《深入探究关系数据库的三大特征:完整性、一致性与独立性》
一、关系数据库的完整性特征
1、实体完整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在关系数据库中,实体完整性是确保表中的每一行都能唯一地标识自身,对于关系表中的主键(Primary Key)这一特性尤为重要,主键是一个或一组列,其值在表中必须是唯一且不能为空的,在一个学生信息表中,如果学号被定义为主键,那么每个学生的学号都不能相同,而且不能为空值,这就保证了数据库中关于学生实体的准确标识,从实际应用来看,如果违反了实体完整性,就可能导致数据的混淆,比如在学校的成绩管理系统中,如果允许学号重复,那么在查询某个学生成绩或者进行与学生相关的操作时,就无法准确地定位到特定的学生,可能会出现错误地更新或删除其他学生信息的情况。
2、参照完整性
- 参照完整性主要是处理表与表之间的关系,它要求在关系数据库中,外键(Foreign Key)的值必须是与之相关联的主键值或者为空,外键是一个表中的列或列组,它引用了另一个表中的主键,在一个选课系统中,有学生表(包含学号为主键)和选课表(包含学号作为外键),选课表中的学号必须是学生表中存在的学号,或者为空值(表示还未确定选课学生的情况),如果违反参照完整性,可能会出现数据的不一致性,比如在选课表中插入一个不存在于学生表中的学号,这就会导致选课信息与实际学生信息无法匹配,在查询某个学生的选课情况或者统计选课人数等操作时就会得到错误的结果。
3、用户定义完整性
- 用户定义完整性是根据用户的特定业务规则来定义数据的约束条件,这可能包括对数据类型、取值范围、数据格式等的限制,在一个员工工资表中,工资字段可能被定义为数值类型,并且有一定的取值范围,比如不能为负数,对于日期类型的字段,可能要求符合特定的日期格式,如“YYYY - MM - DD”,用户定义完整性有助于确保数据符合特定的业务逻辑,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中,如果没有对金额字段进行正确的用户定义完整性约束,可能会出现输入错误的金额,如负数的工资或者不合理的大金额,从而影响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整个企业的财务分析与决策。
二、关系数据库的一致性特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事务一致性
- 关系数据库中的事务是一组操作的逻辑单元,这些操作要么全部成功执行,要么全部失败回滚,一致性要求在事务执行前后,数据库必须保持一致的状态,在银行转账系统中,从一个账户转出一笔钱并转入另一个账户是一个事务,如果转出操作成功而转入操作失败,那么数据库就处于不一致的状态,为了保证一致性,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确保在这种情况下,整个事务回滚,即转出操作的结果也被撤销,使得数据库恢复到事务开始之前的状态,这是通过数据库的日志机制和回滚操作来实现的,日志记录了事务的所有操作,当事务需要回滚时,可以根据日志中的信息进行逆向操作。
2、数据一致性
- 数据一致性还体现在数据在不同表中的一致性,在一个电商系统中,商品库存表和订单表中的商品数量信息需要保持一致,当一个订单生成时,订单表中记录了购买商品的数量,同时库存表中的相应商品库存数量应该减少,如果这两个操作不能同步或者出现错误,就会导致数据不一致,比如库存表中的商品数量没有及时更新,可能会出现超卖的情况,即卖出的商品数量超过了实际库存数量,这会给电商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如无法按时发货、损害客户关系等。
三、关系数据库的独立性特征
1、逻辑独立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这意味着当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发生改变时,如增加新的表、修改表结构、改变表之间的关系等,用户的应用程序不需要进行大量的修改,在一个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中,如果要对员工信息表增加一个新的字段,如员工的紧急联系人信息,在关系数据库具有逻辑独立性的情况下,使用该员工信息表的各个应用程序,如员工考勤系统、工资管理系统等,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代码修改,这是因为应用程序是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逻辑接口来访问数据库的,只要接口不变,应用程序就可以正常运行。
2、物理独立性
- 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是相互独立的,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包括数据的存储方式、存储位置、存储设备等,当数据库管理员决定将数据库从一个磁盘阵列迁移到另一个磁盘阵列,或者改变数据的存储方式,如从顺序存储改为索引存储时,应用程序不需要进行修改,这是因为数据库管理系统负责将用户对数据库的逻辑操作转换为对物理存储结构的操作,用户的应用程序只关心数据的逻辑表示,而不关心数据的具体物理存储细节,这种独立性使得数据库的维护和管理更加灵活,同时也降低了应用程序开发和维护的成本。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