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管护多元化管理:创新模式与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农田建设后的管护同样至关重要,多元化的管护管理模式正逐渐成为高标准农田持续发挥效益的重要保障。
二、高标准农田管护多元化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内涵
高标准农田管护的多元化管理涵盖多个方面,从管理主体来看,包括政府部门、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个体等;从管护资金来源而言,有财政专项补贴、社会资本投入、受益农户自筹等多种形式;从管护方式上,包含专业公司维护、农户自我维护、合作组织统一维护等不同类型。
(二)意义
1、提高管护效率
不同的管理主体具有不同的优势,专业的农业企业在大型农业设施维护方面具有技术和管理经验优势,能够快速、高效地解决设备故障等问题,而农民个体对自家农田周边的小型水利设施等管护则更加细致和及时,多元化管理可以充分整合这些优势,提高整体管护效率。
2、保障管护资金来源
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投入难以满足高标准农田管护的庞大资金需求,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如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农田水利设施的商业运营中,或者鼓励农户自筹部分资金用于田间道路的维护,可以有效拓宽资金渠道,确保管护工作的持续开展。
3、增强农户参与度
让农户参与到管护工作中,无论是通过合作社的形式还是个体管护的方式,都能增强他们对高标准农田的责任感和归属感,这有助于提高农户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的珍惜程度,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观能动性。
三、高标准农田管护多元化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1、管理主体方面
在一些地区,政府主导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管护体系,明确了各层级的管护责任,部分地区积极鼓励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参与管护,形成了多方协作的局面,一些大型农业企业通过流转高标准农田,负责农田内基础设施的日常维护。
2、资金来源方面
财政资金仍然是管护的主要来源,但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尝试通过PPP模式(公私合营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一些农村地区还通过村民自筹和村集体出资相结合的方式,对小型农田设施进行维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管护方式方面
对于大型灌溉设施等专业性较强的设备,通常由专业的维护公司进行定期检修,而对于农田中的田埂、简易沟渠等,农户会在农闲时进行自我维护。
(二)存在的问题
1、主体协调困难
不同管理主体之间存在目标差异,政府注重社会效益和长期发展,企业更关注经济效益,农户则主要考虑自身生产需求,这可能导致在管护过程中协调不畅,例如在农田设施改造升级时,企业可能因成本考虑与政府的规划产生冲突。
2、资金投入不稳定
社会资本对高标准农田管护的投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由于农业生产的风险较高,社会资本往往担心投资回报率低,导致在一些地区PPP模式难以持续推进,农户自筹资金的能力有限,且积极性受多种因素影响,资金来源不稳定。
3、管护标准不统一
由于多个管理主体参与,在管护标准上难以达成完全一致,不同企业对农田道路的维护标准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影响高标准农田整体的建设质量和使用效益。
四、推进高标准农田管护多元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主体间的沟通与协调
1、建立健全协调机制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包括企业、合作社、农户代表在内的高标准农田管护协调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商讨管护计划、解决管护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2、明确主体责任
通过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明确政府、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在高标准农田管护中的各自责任,政府负责制定宏观政策和监管,企业负责按照标准进行设施维护,合作社负责组织农户参与,农户负责自家农田周边的日常维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稳定资金投入
1、优化政策吸引社会资本
政府应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降低社会资本的投资风险,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保障社会资本的合理收益,提高其投资积极性。
2、增强农户自筹能力
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益,从而增强他们的自筹资金能力,可以建立奖励机制,对积极自筹资金参与管护的农户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三)统一管护标准
1、制定科学合理的管护标准
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结合农业专家的意见,制定涵盖农田基础设施各个方面的统一管护标准,包括水利设施、道路设施、农田生态等方面的维护标准、维修周期等。
2、加强监督与考核
建立严格的管护监督与考核机制,定期对各管理主体的管护工作进行检查,对于未达到管护标准的主体,要求其限期整改,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罚。
五、结论
高标准农田管护的多元化管理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尽管目前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主体协调、稳定资金投入和统一管护标准等措施,可以不断优化多元化管理模式,确保高标准农田长期稳定发挥效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