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关于数据资源目录编制和归集共享工作方案》
工作目标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数据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本工作方案旨在建立全面、准确、规范的数据资源目录,实现数据的有效归集与共享,提升数据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打破数据孤岛,促进跨部门、跨领域的数据流通与协同应用,为决策支持、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工作原则
1、统筹规划
从整体上规划数据资源目录的编制和归集共享工作,确保各部门、各领域的数据资源能够在统一的框架下进行梳理和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标准规范
遵循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包括数据格式、数据编码、数据分类等,以保障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互操作性。
3、需求导向
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重点梳理和归集与决策、服务、治理等相关的数据资源,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和价值。
4、安全可控
在数据资源的归集共享过程中,严格遵守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
1、数据资源目录梳理
部门自查
各部门对本部门所拥有的数据资源进行全面自查,包括业务数据、管理数据等,明确数据的来源、类型、更新频率、存储方式等基本信息,并按照预先制定的数据分类标准进行初步分类。
集中审核
成立专门的数据资源目录审核小组,对各部门上报的初步数据资源目录进行集中审核,审核内容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合规性等,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目录,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进行修改完善。
目录优化
根据审核结果,对数据资源目录进行优化调整,确保目录结构清晰、数据项定义明确、数据关系合理,建立数据资源目录的动态更新机制,及时反映数据资源的变化情况。
2、数据归集
确定归集方式
根据数据的特点和分布情况,确定合适的数据归集方式,如数据接口、数据文件传输等,对于重要的、实时性要求高的数据,优先采用数据接口的方式进行归集;对于一些非实时性的数据,可以采用定期数据文件传输的方式。
建立归集平台
搭建统一的数据归集平台,为数据的归集提供技术支撑,该平台应具备数据接收、数据转换、数据存储等功能,能够满足不同类型数据的归集需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质量控制
在数据归集过程中,加强数据质量控制,建立数据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对归集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数据质量问题,对于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数据,不允许进入共享环节。
3、数据共享
制定共享规则
明确数据共享的范围、方式、权限等规则,根据数据的敏感性和重要性,将数据分为不同的共享级别,如无条件共享、有条件共享和不予共享等,对于可共享的数据,确定相应的共享条件和审批流程。
构建共享平台
建设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数据资源的统一发布和共享服务,该平台应具备用户认证、数据查询、数据下载等功能,方便用户获取所需的数据资源,建立数据共享的安全审计机制,对数据共享的操作进行记录和审计,确保数据共享的安全合规。
共享应用推广
积极推广数据共享的应用,鼓励各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利用共享数据开展创新应用,通过举办数据应用大赛、开展示范项目等方式,提高数据共享的影响力和应用价值。
工作步骤
1、准备阶段([具体时间区间1])
-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分工。
- 制定数据资源目录编制和归集共享的相关标准规范。
- 开展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各部门对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2、数据资源目录编制阶段([具体时间区间2])
- 各部门按照要求开展数据资源自查工作,形成初步的目录清单。
- 审核小组对部门上报的目录进行审核,并反馈修改意见。
- 各部门根据审核意见对目录进行优化完善,形成最终的数据资源目录。
3、数据归集阶段([具体时间区间3])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确定数据归集的技术方案,搭建归集平台。
- 各部门按照归集方式将数据归集到统一平台,并进行数据质量控制。
4、数据共享阶段([具体时间区间4])
- 制定数据共享规则,构建共享平台。
- 发布共享数据资源,开展共享应用推广工作。
5、总结评估阶段([具体时间区间5])
- 对数据资源目录编制和归集共享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估。
- 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由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数据资源目录编制和归集共享工作,设立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
2、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数据资源管理、数据安全保护、数据共享等相关制度,为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依据。
3、技术保障
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不断提升数据资源目录编制、归集共享等工作的技术水平,建立技术支持团队,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4、资金保障
合理安排资金预算,保障数据资源目录编制、归集共享平台建设、数据质量控制等工作的资金需求。
通过以上工作方案的实施,有望建立起完善的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实现数据资源的有效归集和共享,为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