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挖掘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与思政元素融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流程和常用算法,如分类算法(决策树、朴素贝叶斯等)、聚类算法(K - 均值聚类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掌握数据挖掘工具(如Python中的相关库)进行数据收集、清洗、分析和可视化的操作技能。
(二)思政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
- 通过讲解数据挖掘领域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创新算法的历程,鼓励学生在面对复杂的数据问题时,勇于创新,不墨守成规,讲述数据挖掘技术从早期简单的统计分析到如今复杂的深度学习算法的演进过程中科学家们的创新思维和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道德
- 强调在数据挖掘过程中保护数据隐私的重要性,数据挖掘涉及大量的用户数据,学生要明白尊重他人隐私是基本的职业道德,以一些数据泄露事件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当使用数据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培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合法合规地进行数据挖掘工作的意识。
3、增强社会责任感
- 让学生了解数据挖掘在社会各个领域(如医疗、环保、金融等)的应用潜力,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为解决社会问题做出贡献,如利用数据挖掘优化医疗资源分配、预测自然灾害等,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
(一)课程导入
1、以当前社会热点事件(如疫情期间大数据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为例,引出数据挖掘在获取信息、分析趋势等方面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大数据应用背后的社会价值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的平衡。
2、介绍数据挖掘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数据统计到现代的人工智能驱动的数据挖掘技术,在讲述历程时,穿插介绍不同阶段科学家们的故事,例如图灵等先驱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贡献,他们的创新精神为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数据挖掘基础理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讲解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数据类型和数据挖掘的任务(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挖掘等),结合实际案例,如电商平台利用关联规则挖掘进行商品推荐,让学生理解数据挖掘的实际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商业利益与用户利益之间寻求平衡,避免过度推荐等可能对用户造成困扰的行为,这涉及到商业道德的问题。
2、在介绍数据挖掘算法时,以决策树算法为例,讲解决策树算法的原理、构建过程和应用场景,将算法的发展与科学家们不断优化算法以提高准确性和效率的努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鼓励学生尝试改进现有算法,培养创新思维。
(三)数据挖掘实践操作
1、教授学生使用Python中的相关库(如Pandas、Numpy、Scikit - learn等)进行数据挖掘操作,在实践过程中,强调数据的合法性来源,在进行数据收集时,不能使用未经授权的数据源,这是保护数据所有者权益的体现。
2、安排小组项目,让学生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如分析校园内学生的消费行为模式以优化校园商业服务,在项目过程中,引导学生团队协作,培养团队精神,要求学生在项目报告中分析项目的社会价值和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如对学生消费隐私的保护等。
三、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挖掘案例,如医疗数据挖掘辅助疾病诊断、金融数据挖掘防范诈骗等,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分析,让学生了解数据挖掘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流程、技术要点以及面临的挑战,在分析案例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思政元素,如医疗数据挖掘中的患者隐私保护、金融数据挖掘中的公平性和透明度等。
2、鼓励学生自己收集和分析案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学生展示案例时,引导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和讨论,共同挖掘案例中的思政价值和技术要点。
(二)小组合作学习法
1、安排学生分组进行项目实践、课堂讨论等活动,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沟通交流,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在小组评价环节,除了评价项目的技术成果外,还注重评价小组的协作过程、成员的参与度以及在项目中对思政元素的体现,如是否在项目中考虑了数据隐私保护、社会价值等问题。
(三)启发式教学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启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在讲解数据挖掘算法的优化时,提出问题:“如何在提高算法准确性的同时,保证算法的可解释性和公平性?”引导学生思考算法优化过程中的多方面因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2、利用数据挖掘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和未解之谜启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介绍深度学习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现状以及面临的可解释性难题,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未来的研究中解决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四、教学评价
(一)知识技能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数据挖掘概念、算法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包括参与课堂提问、讨论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2、作业与项目:通过课后作业和小组项目,评价学生对数据挖掘工具的使用能力、算法的实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思政目标评价
1、价值观与职业道德:通过学生在案例分析、项目报告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数据隐私保护、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的理解和重视程度,检查学生是否在项目中明确提及数据来源的合法性、是否有保护数据隐私的措施等。
2、社会责任感:根据学生在小组项目中对项目社会价值的分析深度、提出的利用数据挖掘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可行性等方面,评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从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提出的改进算法的想法、在项目中尝试创新方法的情况等方面,评价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将数据挖掘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专业人才。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