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网络拓扑构建与通信测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验目的
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旨在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拓扑结构的构建以及网络设备间的通信原理,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实现不同子网间的互联互通,并测试网络的连通性和性能,从而提高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整体认识和实践能力。
实验环境
1、硬件设备
- 路由器(型号:Cisco 2811)若干台。
- 交换机(型号:Cisco Catalyst 2960)若干台。
- 若干台PC机,配置有以太网卡。
2、软件环境
- Cisco IOS操作系统。
- 网络仿真软件(Packet Tracer)用于实验的预设计和初步测试。
(一)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1、拓扑结构选择
- 采用了星型拓扑结构与树形拓扑结构相结合的混合拓扑,核心层采用路由器连接多个汇聚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再连接多个接入层交换机,接入层交换机连接PC机,这种拓扑结构的优点在于易于扩展、故障诊断相对简单,并且可以有效地隔离故障域。
2、IP地址规划
- 根据网络规模和子网划分需求,采用了CIDR(无类别域间路由)技术进行IP地址规划,将整个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网,每个子网分配一个特定的网络地址段,如子网1的地址范围为192.168.1.0/24,子网2为192.168.2.0/24等,为路由器的各个接口和PC机分配相应的IP地址,确保在不同子网中的设备能够正确通信。
(二)网络设备配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交换机配置
- 对交换机进行基本的初始化配置,包括设置主机名、密码等,在Cisco Catalyst 2960交换机上,使用命令“hostname Switch1”设置主机名为Switch1,使用“enable secret password”设置特权模式密码。
- 配置VLAN(虚拟局域网),创建不同的VLAN,如VLAN 10、VLAN 20等,将连接到交换机不同端口的PC机划分到相应的VLAN中,通过命令“vlan 10”创建VLAN 10,“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 0/1 - 5”选择要加入VLAN 10的端口,“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将这些端口加入VLAN 10。
- 配置端口的链路类型,对于连接PC机的端口设置为access端口,对于连接其他交换机或路由器的端口设置为trunk端口,允许不同VLAN的流量通过。
2、路由器配置
- 对路由器进行初始化配置,如设置路由器的主机名、密码等,在Cisco 2811路由器上,使用类似的命令进行配置。
- 配置路由器的接口IP地址,根据IP地址规划,使用命令“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进入接口视图,“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设置接口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 配置静态路由或动态路由协议(如RIP、OSPF),在本实验中,采用了静态路由的方式,通过命令“ip route 192.168.2.0 255.255.255.0 192.168.1.2”设置从一个子网到另一个子网的静态路由,其中192.168.2.0/24是目标子网地址,192.168.1.2是下一跳路由器的接口IP地址。
(三)网络连通性测试
1、Ping测试
- 在PC机上使用Ping命令测试与同一子网内和不同子网内设备的连通性,在子网1中的PC1(IP地址为192.168.1.10)上Ping子网1中的默认网关(192.168.1.1),如果能够收到回复,说明PC1与默认网关之间的连接正常,然后Ping子网2中的PC2(IP地址为192.168.2.10),如果能够收到回复,说明通过路由器的路由转发,不同子网间的通信正常。
2、Traceroute测试
- 使用Traceroute命令(在Windows系统中为Tracert命令)来跟踪数据包从源设备到目标设备所经过的路径,这有助于确定网络中的故障点或者了解网络的路由路径,在PC1上执行“tracert 192.168.2.10”,可以查看数据包经过的路由器接口和跳数。
实验结果
1、网络拓扑构建成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通过对网络设备的正确连接和配置,成功构建了预期的混合拓扑结构网络,各个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正常工作,指示灯显示正常。
2、网络连通性良好
- Ping测试结果表明,同一子网内的PC机之间能够正常通信,不同子网间的PC机通过路由器的路由转发也能够成功通信,Ping的成功率达到100%,往返延迟在合理范围内(平均延迟约为1 - 5ms)。
- Traceroute测试显示出了正确的路由路径,与预先规划的网络拓扑结构中的路由路径一致。
1、收获与体会
- 通过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对计算机网络的实际构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从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到网络设备的配置,再到网络连通性的测试,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谨的规划和操作。
- 在网络设备配置方面,掌握了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命令,包括VLAN的创建、端口类型的设置、IP地址的配置以及路由的设置等,这些命令的熟练运用是构建和管理网络的关键。
- 在网络故障排查方面,通过Ping和Traceroute测试工具的使用,学会了如何快速定位网络故障,如果Ping不通某个设备,首先检查设备的IP地址配置是否正确,然后检查连接设备的链路是否正常,再检查路由器的路由表是否有正确的路由条目。
2、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 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在配置路由器的静态路由时,由于下一跳地址配置错误,导致不同子网间无法通信,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仔细检查路由配置命令,通过查看路由器的路由表来确定路由是否正确添加,在以后的实验或网络构建中,需要更加仔细地检查配置命令,避免因小的错误而导致网络故障。
- 另一个问题是在VLAN划分时,部分端口加入VLAN后无法正常通信,经过排查发现是端口的默认配置与VLAN配置有冲突,改进措施是在进行VLAN配置前,先将端口恢复到默认配置,然后再进行VLAN相关的配置操作。
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网络相关的工作或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