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计算与影响因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概念与重要性
资源综合利用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或企业对资源有效利用程度的关键指标,它反映了在生产、消费等活动过程中,将各种资源(如能源、原材料等)转化为有用产品或服务,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废弃物和无效损耗的能力。
从宏观层面看,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全球资源日益稀缺和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高效利用资源能够保障国家的资源安全,减少对进口资源的依赖,对于一些能源匮乏的国家,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可以增强能源自给能力,稳定能源供应,这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通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缓解全球变暖的趋势。
从微观层面,企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当企业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原材料时,每单位产品所分摊的原材料成本就会降低,以钢铁企业为例,如果能够提高铁矿石的综合利用率,在同样的矿石采购量下,可以生产出更多的钢铁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二、资源综合利用率的计算方法
(一)单种资源综合利用率计算
1、对于能源资源
- 能源综合利用率 =(有效利用的能源量/输入的能源总量)×100%,一个工厂输入的能源总量为1000吨标准煤,其中有效用于生产产品、提供动力等的能源量为700吨标准煤,那么该工厂的能源综合利用率为(700/1000)×100% = 70%。
- 在计算有效利用的能源量时,需要准确界定哪些能源使用是有效的,对于一些生产过程,可能存在能源的多次转换,如将煤炭转化为蒸汽,蒸汽再用于发电和驱动生产设备,在这种情况下,要综合考虑各个环节的能源利用效率。
2、对于原材料资源
- 原材料综合利用率 =(制成产品中的原材料量/投入的原材料总量)×100%,假设一家家具制造企业投入10立方米木材,经过加工后,制成的家具中所含木材量为8立方米(考虑到加工过程中的木屑等损耗),那么木材的综合利用率为(8/10)×100% = 80%。
(二)多种资源综合利用率计算
1、加权平均法
- 当涉及多种资源时,可以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综合利用率,首先确定每种资源的权重,权重可以根据资源的重要性、成本占比等因素确定,在一个化工企业中,有原料A、原料B和能源C三种主要资源,它们的权重分别为0.4、0.3和0.3。
- 假设原料A的综合利用率为85%,原料B的综合利用率为75%,能源C的综合利用率为60%,那么该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率 = 0.4×85%+0.3×75% + 0.3×60%
- = 0.4×0.85+0.3×0.75+0.3×0.6
- = 0.34+0.225 + 0.18
- = 74.5%。
三、影响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因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技术水平
1、生产技术的先进程度直接影响资源综合利用率,先进的生产技术往往具有更高的能源转换效率和原材料加工精度,现代的火力发电技术,通过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技术,相比传统的亚临界技术,可以将煤炭的燃烧效率提高很多,从而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
2、在原材料加工方面,新的切割技术、成型技术等可以减少原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损耗,激光切割技术相比传统的机械切割,能够更精确地切割金属板材,减少边角废料的产生,提高金属材料的综合利用率。
(二)管理水平
1、企业的管理水平对资源综合利用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有效的生产计划管理可以避免过度生产造成的资源浪费,通过精准的市场需求预测,企业可以合理安排生产规模,减少库存积压带来的原材料和能源浪费。
2、质量管理也是关键因素,如果产品质量不过关,需要返工或者报废,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消耗额外的资源,降低资源综合利用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一次合格率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产业结构
1、不同的产业结构对资源综合利用率有不同的影响,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例,服务业相对工业来说,通常资源综合利用率较高,因为服务业主要提供无形的服务,消耗的资源相对较少,并且资源浪费的环节也较少。
2、在工业内部,高附加值产业往往具有较高的资源综合利用率,电子信息产业相比传统的建材产业,由于其产品附加值高,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更加精细,在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都更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政策环境
1、政府的政策对资源综合利用率有着引导和激励的作用,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采用节能环保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对采用高效节能设备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会促使企业积极投资于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项目。
2、环境法规也间接影响资源综合利用率,严格的环境排放标准会促使企业改进生产技术,减少废弃物排放,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也会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对废水排放中的重金属含量严格限制,企业就需要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从而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四、不同行业的资源综合利用率现状
(一)矿业行业
1、在矿业行业,资源综合利用率普遍存在提升空间,传统的采矿方法往往只注重对主矿种的开采,而忽视了伴生矿的利用,在铜矿开采中,可能会伴生有金、银等贵金属,但由于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这些伴生矿可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回收利用。
2、选矿技术的水平也影响着矿石的综合利用率,一些小型矿山由于选矿设备简陋,只能选出品位较高的矿石,而大量低品位矿石被废弃,导致整个行业的矿石综合利用率较低。
(二)制造业行业
1、制造业涵盖众多子行业,资源综合利用率差异较大,在机械制造行业,随着数控技术和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金属材料的综合利用率有了一定的提高,在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环节,由于设备陈旧、管理粗放,仍然存在较高的原材料浪费现象。
2、在纺织业,纤维的综合利用率也是一个问题,从天然纤维的采摘、加工到纺织成品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短纤维、边角料等,如果没有有效的回收利用机制,这些纤维资源就会被浪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三)农业行业
1、农业中的资源综合利用率也不容忽视,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很多地区存在灌溉效率低下的问题,传统的漫灌方式使得大量水资源蒸发和渗漏,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可能只有40% - 50%。
2、在肥料利用上,由于施肥方法不当,大量肥料没有被农作物有效吸收,而是流失到土壤和水体中,既浪费了肥料资源,又造成了环境污染。
五、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的策略
(一)技术创新
1、加大对资源利用技术研发的投入,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针对不同行业的资源利用瓶颈问题,开展专项技术研究,在能源领域,研发更高效的新能源转换技术,如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改善生物质能的转化技术等。
2、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资源利用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对于一些技术落后的企业,可以通过与国外先进企业合作或者购买技术专利等方式,快速提升自身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
(二)加强企业管理
1、建立完善的资源管理体系,企业应详细统计各类资源的投入、使用和产出情况,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资源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利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对原材料的采购、库存、生产消耗等进行全面管理,及时发现资源浪费的环节并加以改进。
2、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资源节约意识和操作技能,员工是企业生产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如果员工能够熟练掌握节能降耗的操作方法,如合理调节设备的运行参数、正确使用原材料等,就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率。
(三)优化产业结构
1、政府应制定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向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的方向发展,对于高能耗、低资源综合利用率的产业,逐步进行产业升级或者淘汰,对一些小型、落后的钢铁企业,可以通过兼并重组或者技术改造,提高其资源综合利用率,或者促使其转型发展新兴产业。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使废弃物成为其他企业的原材料,在城市中建立垃圾焚烧发电、废旧金属回收再利用、废旧塑料加工等循环经济产业,提高整个城市的资源综合利用率。
(四)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1、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税收、财政补贴等政策,激励企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除了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外,可以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
2、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标准的制定和监管,制定不同行业的资源综合利用标准,明确企业应达到的最低资源综合利用率要求,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对不达标的企业进行处罚,促使企业积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资源综合利用率是一个复杂而又至关重要的指标,通过深入理解其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分析不同行业的现状,并采取有效的提高策略,无论是国家、地区还是企业,都能够在资源利用方面实现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发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