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等保下安全审计报告对数据库的要求解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身份鉴别要求
在三级等保的安全审计报告框架下,数据库的身份鉴别有着严格要求,数据库应采用多因素身份认证机制,除了传统的用户名和密码组合外,可结合动态口令、数字证书等方式,这是因为单一的密码认证容易被破解,多因素认证能够大大增强数据库访问的安全性。
对于数据库用户的密码,要满足一定的复杂度要求,密码长度应不少于8位,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数据库系统要能够强制用户定期更换密码,如每3 - 6个月更换一次,防止因长期使用同一密码而带来的安全风险。
二、访问控制要求
1、细粒度访问控制
- 数据库必须能够实现对不同用户和角色的细粒度访问控制,根据用户的职能部门和工作需求,精确地分配对数据库表、视图、存储过程等对象的访问权限,研发人员可能只需要对开发测试库中的部分表有读写权限,而财务人员只能访问与财务数据相关的视图并且只有读权限。
2、最小特权原则
- 遵循最小特权原则,确保用户只能拥有完成其工作任务所必需的最小权限集,即便是数据库管理员(DBA),也不应拥有无限制的权限,DBA在日常运维中不需要对敏感数据进行直接修改操作时,应限制其修改权限,仅在特定的审批流程下才能获取临时的高级权限。
三、安全审计要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审计内容全面性
- 数据库要对各类操作进行审计,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查询、插入、更新、删除操作,用户登录、登出操作,权限变更操作等,当有用户对数据库中的关键业务表进行数据更新时,数据库审计系统应详细记录操作的时间、用户账号、操作的SQL语句等信息。
2、审计存储期限
- 审计记录需要保存足够长的时间,以满足安全追溯和合规性要求,在三级等保中,一般要求审计记录保存不少于6个月,这有助于在发生安全事件后,能够对事件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找出事件的源头和相关责任人。
3、审计系统独立性
- 数据库审计系统应具有独立性,不能被数据库管理员轻易篡改或关闭,它应能够独立地记录数据库的操作情况,并且有相应的保护机制,防止审计数据被恶意删除或破坏。
四、数据完整性和保密性要求
1、数据完整性
- 数据库要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通过使用数据校验和、哈希函数等技术,确保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没有被篡改,在数据更新操作时,数据库应能够自动验证数据的完整性,防止非法的数据修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数据保密性
- 对于数据库中的敏感数据,如用户的隐私信息、企业的商业机密等,要进行加密存储,可以采用对称加密或非对称加密技术,如AES加密算法等,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也要采用安全的传输协议,如SSL/TLS协议,确保数据的保密性,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
五、备份恢复要求
1、备份策略
- 数据库应制定合理的备份策略,包括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全量备份可以定期进行,如每周一次,增量备份可以每天进行,备份数据要存储在安全的介质上,并且与生产数据库有一定的物理隔离,防止因生产环境的故障(如火灾、水灾等)导致备份数据也被破坏。
2、恢复能力测试
- 要定期对数据库的备份恢复能力进行测试,确保在发生灾难或数据丢失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准确地恢复数据库到正常状态,测试的频率可以是每季度一次,并且要记录测试结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