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探究ES查询比数据库快的背后奥秘》
数据存储结构的差异
1、Elasticsearch(ES)的倒排索引结构
- ES采用倒排索引来存储数据,倒排索引是一种将单词或词条映射到包含它们的文档的数据结构,对于一个文档集合,如果有文档1包含“苹果”“香蕉”,文档2包含“苹果”“橙子”,在倒排索引中,会有“苹果”这个词条,它后面会列出包含“苹果”的文档1和文档2,同理对于“香蕉”和“橙子”也有相应的映射,这种结构在处理文本搜索等场景时非常高效,当查询包含“苹果”的文档时,不需要遍历所有文档,直接通过倒排索引就能快速定位到相关文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传统数据库的B - Tree等索引结构
- 传统数据库如关系型数据库(MySQL等)大多采用B - Tree或其变种(如B+Tree)索引结构,B - Tree索引主要是为了方便按照某个字段的值进行范围查询、排序等操作,例如在一个按照用户ID建立索引的表中,查询某个用户ID范围的记录时,B - Tree索引可以通过不断比较节点的值来定位到相应的记录,这种结构在处理全文搜索场景时效率相对较低,当要搜索一篇文章中包含某个特定关键词的所有记录时,B - Tree索引可能需要遍历较多的数据页才能找到相关记录,因为它不是按照关键词来直接索引的。
数据查询处理方式的区别
1、ES的分布式查询与并行处理
- ES是一个分布式搜索引擎,它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当进行查询时,ES可以并行地在多个节点上进行查询操作,一个包含10个节点的ES集群,查询请求可以同时发送到这10个节点,每个节点独立地在本地数据上进行查询,然后将结果汇总,这种分布式并行查询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查询速度,而且ES的查询DSL(Domain - Specific Language)非常灵活,它可以方便地组合各种查询条件,如布尔查询、模糊查询、短语查询等,并且这些查询操作在分布式环境下能够高效执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数据库的查询处理机制
- 传统数据库在查询处理时,虽然也有一定的优化机制,但在处理复杂的文本搜索或大规模数据查询时存在局限性,数据库通常是基于事务处理设计的,对于单表的查询,可能需要按照索引结构逐步查找,在多表关联查询时,还需要处理表连接等复杂操作,在关系型数据库中进行一个多表连接查询,数据库需要根据连接条件在不同表的索引之间进行匹配,这个过程可能涉及到大量的数据读取和比较操作,尤其是当数据量较大时,查询速度会受到较大影响。
缓存机制的不同
1、ES的缓存策略
- ES有多种缓存机制,查询缓存可以缓存经常使用的查询结果,当再次执行相同的查询时,如果数据没有发生变化,就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获取结果,避免了重复的查询操作,ES的过滤器缓存也能提高查询效率,过滤器在查询中经常用于筛选数据,如筛选出某个时间段内的数据,ES可以缓存过滤器的结果,这样在后续查询中,如果过滤器条件相同,就可以快速应用缓存结果,减少数据处理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数据库的缓存机制
- 数据库也有缓存,如MySQL的查询缓存(虽然在较新版本中有一些调整),但是数据库的缓存主要是针对查询语句和数据页等,对于复杂的查询,尤其是涉及到多表连接和动态查询条件的情况,缓存的命中率可能不高,而且数据库缓存更多地是基于数据库内部的存储结构和事务管理来设计的,在处理类似ES擅长的全文搜索场景时,缓存的优化效果相对有限。
ES在数据存储结构、查询处理方式和缓存机制等方面的特性,使得它在很多场景下查询速度比传统数据库更快,ES和数据库有着不同的应用场景,数据库在事务处理、数据一致性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而ES则在海量数据的全文搜索、分布式查询等场景下表现卓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