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鼻饲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鼻饲是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在临床护理中,鼻饲常用于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如昏迷、口腔疾患、食管狭窄、拒绝进食等患者,鼻饲过程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这不仅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和康复进程,还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有效地预防鼻饲患者的并发症并正确处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鼻饲患者常见并发症
(一)误吸
1、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鼻饲管移位:患者在翻身、咳嗽或躁动时可能导致鼻饲管位置改变,使胃管末端进入食管甚至咽部,从而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误吸。
- 胃潴留:鼻饲量过多或速度过快,导致胃内食物不能及时排空,胃内压力升高,容易引起反流误吸,患者胃肠蠕动功能减弱,如老年人、长期卧床患者等,更易发生胃潴留。
- 意识障碍: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不能有效防止反流物进入呼吸道,增加了误吸的风险。
2、临床表现
- 患者突然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如果误吸量较大,可迅速发展为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
(二)腹泻
1、原因
- 鼻饲液的温度、浓度和渗透压不当:鼻饲液温度过低,可刺激胃肠道引起肠痉挛;温度过高则可能损伤胃肠道黏膜,鼻饲液浓度过高或渗透压过大,可导致肠道内水分吸收障碍,引起腹泻。
- 鼻饲速度过快:快速注入鼻饲液可使肠道来不及适应,引起肠道蠕动加快,导致腹泻。
- 肠道菌群失调:长期使用抗生素或鼻饲液被污染,可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引起肠道感染和腹泻。
2、临床表现
- 患者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呈水样便,可伴有腹痛、腹胀、肠鸣音亢进等症状。
(三)便秘
1、原因
- 鼻饲食物中膳食纤维含量不足:如果鼻饲液主要为流质食物,缺乏足够的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导致粪便干结,难以排出。
- 患者活动量减少:长期卧床的鼻饲患者,身体活动受限,胃肠蠕动减慢,容易引起便秘。
- 水分摄入不足:鼻饲液量不足或未及时补充水分,可导致粪便干结,加重便秘。
2、临床表现
- 患者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3次,粪便干结、坚硬,排出困难,可伴有腹胀、腹痛、食欲减退等症状。
(四)鼻饲管堵塞
1、原因
- 鼻饲液中的残渣:如果鼻饲液中含有未充分研磨的药物残渣、食物纤维等,容易在鼻饲管内沉积,导致管腔堵塞。
- 鼻饲管冲洗不及时:鼻饲后没有及时冲洗鼻饲管,残留的鼻饲液在管内干涸、凝结,也会造成堵塞。
2、临床表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鼻饲过程中出现阻力,鼻饲液不能顺利注入胃内。
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一)误吸的预防
1、鼻饲管护理
- 妥善固定鼻饲管:使用胶布或鼻饲管固定装置将鼻饲管固定在鼻部,防止其移位,在患者翻身、更换体位时,要注意保护鼻饲管,避免牵拉。
- 定期检查鼻饲管位置:每次鼻饲前,应通过回抽胃液、观察气泡溢出法或X线检查等方法确认鼻饲管位置是否正确。
2、控制鼻饲量和速度
- 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一般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根据患者的消化能力和耐受情况,逐渐调整鼻饲量。
- 控制鼻饲速度:使用营养泵匀速输注鼻饲液,速度一般控制在100 - 150ml/h,避免过快。
3、患者体位管理
- 在鼻饲过程中及鼻饲后1 - 2小时内,将患者床头抬高30° - 45°,以利于胃内食物排空,减少反流的机会,对于昏迷患者,应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二)腹泻的预防
1、调整鼻饲液的性质
- 控制鼻饲液的温度:鼻饲液的温度应保持在38 - 40℃,接近人体体温,可以使用恒温器来维持鼻饲液的温度。
- 合理调整鼻饲液的浓度和渗透压:开始鼻饲时,鼻饲液应从低浓度、低渗透压开始,逐渐增加浓度和渗透压,如果患者不能耐受,应及时调整。
2、控制鼻饲速度
- 鼻饲速度不宜过快,开始时可缓慢注入,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无不适,再逐渐增加速度。
3、预防肠道菌群失调
-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在配制鼻饲液、更换鼻饲容器和鼻饲管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鼻饲液被污染。
-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并注意观察患者的肠道功能变化。
(三)便秘的预防
1、调整鼻饲饮食
-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在鼻饲液中适当添加蔬菜泥、水果泥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促进肠道蠕动。
- 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增加鼻饲液的量,同时可以额外补充水分,每天摄入量不少于1500ml(除非有特殊限制)。
2、促进患者活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对于病情允许的患者,应鼓励其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抬腿等,也可以进行腹部按摩,以促进胃肠蠕动,按摩方法为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每次15 - 20分钟,每天2 - 3次。
(四)鼻饲管堵塞的预防
1、鼻饲液的处理
- 鼻饲前将药物和食物充分研磨、溶解,去除残渣,对于较黏稠的药物或食物,可以适当稀释后再鼻饲。
2、鼻饲管的冲洗
- 每次鼻饲前后,应用20 - 30ml温开水冲洗鼻饲管,在连续输注鼻饲液时,应每4 - 6小时冲洗一次鼻饲管,以保持管腔通畅。
并发症的处理措施
(一)误吸的处理
1、立即停止鼻饲:一旦发现患者误吸,应立即停止鼻饲操作,防止更多的胃内容物进入呼吸道。
2、体位调整: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使口腔内的分泌物或反流物易于流出,如果患者病情允许,可将患者采取俯卧位或头低脚高位,以利于引流。
3、清理呼吸道:迅速用吸引器清除口腔和呼吸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如果患者呼吸困难严重,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以保证呼吸道通畅。
4、氧疗和支持治疗:根据患者的缺氧程度,给予适当的氧疗,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或机械通气等,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并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如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二)腹泻的处理
1、调整鼻饲液:如果是鼻饲液温度、浓度或速度引起的腹泻,应立即调整鼻饲液的相关参数,如降低鼻饲液的浓度、减慢鼻饲速度、调整鼻饲液的温度等。
2、止泻治疗:根据患者腹泻的严重程度,可给予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散等,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以通过鼻饲或静脉补液的方式补充。
3、检查和治疗肠道感染:如果怀疑腹泻是由肠道感染引起的,应留取粪便标本进行检查,如粪便常规、细菌培养等,根据检查结果,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三)便秘的处理
1、调整鼻饲液和增加水分摄入:如果是鼻饲液中膳食纤维不足或水分摄入过少引起的便秘,应及时调整鼻饲液的成分,增加膳食纤维的含量,并增加水分的摄入。
2、使用缓泻剂或灌肠:对于便秘严重的患者,在调整饮食和增加水分摄入后效果不佳时,可以使用缓泻剂,如开塞露、乳果糖等,如果仍不能排便,可以考虑进行灌肠治疗。
(四)鼻饲管堵塞的处理
1、尝试冲洗:当发现鼻饲管堵塞时,首先尝试用温开水进行冲洗,可以使用注射器缓慢注入温开水,压力不宜过大,以免损伤鼻饲管。
2、使用特殊方法:如果冲洗无效,可以尝试使用酶溶液(如胰酶)或碳酸饮料(如可乐)浸泡鼻饲管,以溶解堵塞物,浸泡一段时间后,再用温开水冲洗。
3、更换鼻饲管:如果以上方法均无法解决堵塞问题,则需要更换鼻饲管。
鼻饲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应熟悉鼻饲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正确的鼻饲管护理、合理控制鼻饲量和速度、调整鼻饲液的性质等,一旦发生并发症,应及时准确地进行处理,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通过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鼻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鼻饲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