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营销:数据存储——运作的第一步之辨析》
一、数据库营销的概念与整体流程概述
数据库营销是一种以数据为核心的营销方式,它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客户相关数据,来制定精准的营销策略,以实现提高客户满意度、忠诚度,最终提升企业营销效果和利润的目标,其流程涵盖多个环节,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存储、数据挖掘与分析、目标客户定位、营销活动策划与执行以及效果评估等。
二、数据存储是数据库营销运作的第一步的合理性分析
(一)数据是基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在数据库营销中,数据就如同建筑的基石,没有数据的存储,后续的营销活动根本无从谈起,企业需要从各种渠道收集客户数据,例如客户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购买行为(购买产品种类、购买频率、购买金额等)、偏好(颜色、款式、功能偏好等)等,这些数据收集后首先面临的就是存储问题,只有将数据安全、有序地存储起来,才能保证后续环节的顺利开展。
2、数据存储为数据的完整性提供保障,如果没有可靠的数据存储,数据可能会丢失、损坏或者变得杂乱无章,一家电商企业如果没有妥善存储客户的订单信息,当需要分析客户的购买周期以进行精准营销时,就会发现数据缺失,无法准确判断客户的消费规律。
(二)构建营销数据库的开端
1、数据存储是构建营销数据库的初始动作,一个完善的营销数据库是数据库营销的核心资源,而数据存储则是这个数据库建立的起点,企业需要确定存储数据的类型、结构和方式,例如是采用关系型数据库还是非关系型数据库,如何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分类存储等,只有先建立起存储的框架,才能逐步将数据填充进去,形成有价值的营销数据库。
2、从数据管理的角度来看,数据存储有助于建立数据管理的规范,企业在存储数据的过程中,会定义数据的格式、命名规则等,这为后续的数据挖掘、分析等操作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在存储客户的地域信息时,如果没有统一的存储规范,可能会出现“北京”“北京市”“京”等多种表述,这将给后续的基于地域的营销活动分析带来极大的困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三、数据存储并非数据库营销运作第一步的观点阐述
(一)数据收集的前置性
1、在逻辑上,数据收集应该先于数据存储,企业如果没有明确要收集哪些数据,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数据存储,一家企业想要开展针对高消费能力客户的数据库营销活动,首先需要确定通过哪些渠道(是线下门店的消费记录、线上会员注册信息,还是社交媒体的相关数据)收集能够反映客户消费能力的数据,如收入水平、购买高端产品的历史记录等,只有确定了数据收集的目标和来源,才能够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数据存储规划。
2、数据收集的策略会影响数据存储的方式,不同的数据收集方式可能会导致数据的格式、质量等有所不同,从而影响存储的需求,通过人工填写表单收集的数据可能存在较多的人为错误,需要在存储时考虑如何进行数据清洗和验证;而通过自动化设备(如智能传感器收集客户在店内的行为数据)收集的数据可能具有实时性和海量性的特点,这就需要不同的存储技术(如大数据存储技术)来满足要求。
(二)营销目标导向的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数据库营销是为了实现特定的营销目标,而这个营销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导整个数据库营销的流程,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可能先确定了营销目标,例如提高某一特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然后才会根据这个目标去确定需要收集和存储哪些数据,如果企业没有明确营销目标,可能会盲目地存储大量无用的数据,不仅浪费资源,还可能影响到后续营销活动的效率。
2、营销目标的动态性也会对数据存储产生影响,随着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战略的变化,营销目标可能会发生调整,当营销目标调整时,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已存储的数据是否满足新的需求,甚至可能需要重新规划数据收集和存储的方向,企业原本的营销目标是针对年轻消费者推广时尚产品,存储的数据主要是年轻客户的相关信息,但如果企业调整目标为开拓中老年市场,那么就需要重新考虑数据收集和存储的重点,可能要增加中老年客户健康状况、消费观念等方面的数据收集和存储。
从数据库营销的整体逻辑和实际操作来看,数据存储虽然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但将其简单定义为数据库营销运作的第一步并不完全准确,数据收集和营销目标的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先于数据存储,并且与数据存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数据库营销复杂而有序的运作流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