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式存储与行式存储:特性剖析与应用场景的深度探讨》
一、行式存储的优缺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行式存储的优点
数据完整性与事务处理方便
- 在关系型数据库中,行式存储非常适合处理事务性操作,以银行系统为例,当进行一笔转账业务时,涉及到从一个账户扣除金额并在另一个账户增加金额,相关的数据如账户余额、交易时间、交易流水号等都存储在同一行,这种存储方式使得在执行事务时,可以方便地获取整行数据进行完整性约束检查,在更新账户余额时,可以同时检查交易时间是否符合业务规则,以及交易流水号是否唯一等,对于需要保证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的OLTP(联机事务处理)系统,行式存储的这种特性能够确保在高并发环境下数据的准确性。
- 对于复杂的业务逻辑,行式存储能很好地支持,例如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其中包含了采购、销售、库存等多个模块的数据,在处理订单时,订单的各个属性,如订单号、客户信息、订单日期、商品明细、订单状态等都存储在同一行,这样,当需要查询某个订单的完整信息或者对订单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时,可以快速定位到整行数据,减少数据的关联操作,提高事务处理的效率。
适合传统的查询模式
- 在传统的数据库查询中,很多时候是按照实体对象进行查询的,例如在一个员工管理系统中,可能经常会查询某个员工的所有信息,包括员工的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等)、职位信息、薪资信息等,行式存储将一个员工的所有相关数据存储在同一行,当执行这样的查询时,数据库可以直接定位到该行并返回所有数据,这种查询模式符合大多数用户对数据查询的直观理解,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列转换或者数据重组。
- 对于一些简单的统计查询,行式存储也能够较好地应对,要统计某个部门的员工数量,数据库只需要扫描包含员工部门信息的列,对满足条件的行进行计数即可,虽然在处理大规模数据的复杂统计分析时,行式存储可能会遇到性能瓶颈,但对于这种基本的、基于行的简单统计,它能够提供足够的性能支持。
2、行式存储的缺点
数据读取效率低(针对列分析)
- 当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基于列的分析时,行式存储的效率会显著下降,例如在数据仓库环境中,需要对销售数据中的销售额列进行汇总分析,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销售趋势,行式存储需要逐行读取数据,然后再提取出销售额列的值进行计算,这种方式会导致大量不必要的数据读取,因为对于列分析来说,每行中的其他列数据(如产品名称、销售人员等)是不需要的,随着数据量的增大,这种逐行读取和筛选列数据的操作会消耗大量的I/O资源和计算时间。
- 在大数据分析场景下,如对海量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假设要分析用户的登录频率(以天为单位),行式存储的数据布局使得在获取登录日期列的数据时,必须遍历整个行集,即使只对这一列进行分析,这不仅增加了数据读取的延迟,还可能导致内存缓存的无效使用,因为缓存中会加载大量无用的行数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存储空间浪费
- 行式存储中,由于数据是按照行进行存储的,每个行都包含了所有列的数据,在实际应用中,很多列可能存在大量的空值或者默认值,例如在一个客户信息表中,可能有“客户推荐人”这一列,大部分客户的这一列为空,在行式存储中,这些空值仍然会占用存储空间,导致存储空间的浪费。
- 对于一些稀疏矩阵类型的数据,行式存储的空间浪费问题更加严重,比如在一个记录网站用户对不同文章的评分表中,大部分用户只对少数文章进行了评分,未评分的单元格为默认值(如0),在行式存储下,这些默认值会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增加了存储成本,并且在数据查询和处理时,也会增加不必要的处理开销。
二、列式存储的优缺点
1、列式存储的优点
高效的列分析能力
- 在数据仓库和大数据分析领域,列式存储展现出卓越的性能,以分析销售数据中的利润列为例,列式存储可以直接定位到利润列的数据块,快速进行聚合计算,如求和、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等,不需要像行式存储那样逐行读取数据然后提取列值,大大减少了I/O操作量,对于处理大规模数据的数据分析任务,这种高效的列读取能力能够显著提高查询速度。
- 在处理具有高维特征的数据时,比如在机器学习中的特征矩阵数据,列式存储可以方便地对每个特征列进行独立的统计分析,例如计算每个特征的标准差、方差等统计量,只需要对相应的列进行操作,而不需要处理整行数据,这使得在数据预处理和特征工程阶段,能够快速地对大规模数据集进行分析和处理。
高压缩比
- 由于列式存储中同一列的数据类型相同,数据具有更高的相似性,因此更容易进行压缩,在存储时间序列数据时,时间戳列的数据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采用高效的压缩算法(如delta编码等)进行压缩,对于一些数值列,如销售额列,如果数据分布在一定范围内,也可以采用合适的数值压缩算法进行压缩,这种高压缩比不仅可以节省存储空间,还能减少数据在网络传输中的带宽占用。
- 在处理海量数据时,高压缩比带来的存储成本降低是非常可观的,例如在一个存储全球气象数据的数据仓库中,其中包含大量的气象观测数据列,如温度、湿度、气压等,通过列式存储的高压缩比特性,可以将数据存储在更小的空间内,同时在数据查询时,由于数据量的减少(压缩后),也能提高查询的效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列式存储的缺点
事务处理复杂
- 列式存储不太适合处理高并发的事务性操作,在传统的OLTP系统中,如银行的账户交易系统,由于列式存储是按列存储数据的,要对一行数据进行更新(如转账操作涉及的多个账户相关数据),需要在多个列存储区域进行操作,这增加了事务处理的复杂性,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在列式存储的事务处理中更加困难,因为数据不是以完整行的形式存储在一起的。
- 在企业的ERP系统中,如果采用列式存储,对于订单的创建、修改和删除等操作会变得复杂,当修改一个订单的状态时,需要在订单状态列以及可能相关的其他列(如订单处理时间等)进行操作,而这些列在存储上是分开的,这就需要更复杂的逻辑来确保订单数据的一致性。
不适合传统的基于行的查询
- 对于那些需要查询整行数据的应用场景,列式存储的性能可能不如行式存储,例如在员工管理系统中,如果经常需要查询某个员工的所有信息,列式存储需要从多个列存储区域组合数据来形成完整的行数据,这个过程涉及到更多的I/O操作和数据组装工作,相比于行式存储直接定位到整行数据,列式存储在这种传统的基于行的查询场景下效率较低。
- 在一些需要快速获取单个实体完整信息的应用中,如医院的患者信息查询系统,当医生需要查看某个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历信息、检查结果等所有相关数据时,列式存储的存储结构会导致查询响应时间较长,因为它不是按照实体对象(患者)为单位进行存储的,而是按列存储数据的。
行式存储和列式存储各有其优缺点,在实际的数据库设计和应用场景选择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数据处理类型(事务处理还是分析处理)以及性能和成本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的存储方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