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的严重并发症及处理
一、呼吸衰竭
(一)病理生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肺炎导致肺部炎症广泛,肺泡通气功能障碍,气体交换受损,炎性渗出物填充肺泡,使有效肺泡通气量减少,同时肺内分流增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进而引起低氧血症,随着病情进展,呼吸肌疲劳,二氧化碳排出障碍,导致高碳酸血症,最终发展为呼吸衰竭。
(二)临床表现
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急促,发绀,精神神经症状如烦躁、嗜睡、意识障碍等,严重时呼吸节律改变,可出现潮式呼吸、间停呼吸等。
(三)处理
1、氧疗
- 对于轻度低氧血症患者,可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以提高血氧饱和度。
- 对于严重低氧血症且伴有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可能需要无创通气(如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通气参数,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等。
2、病因治疗
- 积极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针对肺炎的其他病因,如病毒感染时应用抗病毒药物等。
3、支持治疗
-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营养供给,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二、感染性休克
(一)病理生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肺炎严重时,细菌及其毒素大量入血,激活机体的炎症反应系统,释放的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 - α、白细胞介素 - 1等,可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心肌抑制因子等的产生可影响心肌功能,进一步加重循环障碍。
(二)临床表现
患者表现为低血压(收缩压<90 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幅度>40 mmHg),皮肤湿冷、苍白或发花,尿量减少(<0.5ml/(kg·h)),意识障碍等。
(三)处理
1、补充血容量
- 快速输注晶体液(如生理盐水、林格氏液等)和胶体液(如白蛋白、羟乙基淀粉等),以纠正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在补充血容量过程中,需密切监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等指标,防止补液过量导致肺水肿。
2、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 当补液后血压仍不能维持时,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小剂量可扩张肾血管,中等剂量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大剂量则主要起收缩血管提升血压的作用;去甲肾上腺素也常用于提升血压。
3、抗感染治疗
- 选用强效、广谱的抗生素,在未明确病原菌之前经验性用药,之后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
4、糖皮质激素应用
- 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可短期(一般不超过72小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以减轻炎症反应,稳定细胞膜等。
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病理生理
肺炎引发的炎症反应失控,炎症介质释放到循环中,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如影响肾脏时,可导致肾灌注不足、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影响肝脏时,可干扰肝功能代谢等。
(二)临床表现
除了肺炎本身的症状外,可出现肾功能损害(少尿、无尿、血肌酐升高等)、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黄疸等)、凝血功能障碍(皮肤瘀斑、鼻出血、凝血时间延长等)、胃肠道功能障碍(腹胀、呕吐、消化道出血等)等多器官功能损害的表现。
(三)处理
1、整体评估与支持
-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器官功能评估,针对各个受损器官进行相应的支持治疗,对于肾功能衰竭患者,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对于肝功能损害患者,给予保肝药物治疗。
2、控制感染
- 继续加强抗感染治疗,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源头。
3、营养支持
- 提供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在高代谢状态下的需求,可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或胃肠内营养相结合的方式。
肺炎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病情凶险,需要及时识别并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预后。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