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狐家游戏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及处理原则,椎管内麻醉常见并发症及处理ppt

欧气 2 0

椎管内麻醉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一、引言

椎管内麻醉包括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是临床麻醉中常用的麻醉方法,虽然椎管内麻醉具有操作相对简单、麻醉效果确切等优点,但也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及时识别和正确处理这些并发症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二、低血压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及处理原则,椎管内麻醉常见并发症及处理ppt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原因

1、交感神经阻滞

- 椎管内麻醉会阻滞交感神经纤维,导致血管扩张,尤其是阻滞平面以下的血管,这会使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引起血压下降。

2、血容量相对不足

- 如果患者术前禁食禁水时间较长,本身就处于相对血容量不足的状态,再加上交感神经阻滞引起的血管扩张,就更容易发生低血压。

(二)处理

1、预扩容

- 在椎管内麻醉前,可预先输入适量的晶体液或胶体液,以增加血容量,预防低血压的发生,一般可在麻醉前输入500 - 1000ml的液体。

2、调整体位

- 一旦发生低血压,可将患者下肢抬高15 - 30度,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到心脏,增加回心血量。

3、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 如果血压下降明显,可使用麻黄碱等血管活性药物,麻黄碱可直接激动肾上腺素受体,使外周血管收缩,同时也能兴奋心脏,增加心输出量,从而升高血压,一般可静脉注射5 - 15mg。

三、呼吸抑制

(一)原因

1、高平面阻滞

- 当椎管内麻醉的阻滞平面过高,尤其是超过胸4水平时,会阻滞肋间神经和膈神经,影响呼吸肌的功能,肋间肌麻痹会使胸式呼吸减弱,而膈神经部分或完全阻滞会使膈肌运动受限,从而导致呼吸抑制。

2、局麻药的扩散

- 局麻药如果意外地向头端扩散过多,也会影响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抑制。

(二)处理

1、氧疗

- 立即给予患者吸氧,可采用面罩吸氧或鼻导管吸氧的方式,以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2、辅助呼吸

- 如果患者呼吸抑制较轻,可通过面罩进行辅助呼吸,以保证足够的通气量,如果呼吸抑制严重,出现呼吸骤停,则需要立即进行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

3、调整体位

- 可将患者头部稍抬高,以利于呼吸,减少局麻药的进一步扩散,可适当调整患者的体位,如将患者置于头高脚低位。

四、恶心呕吐

(一)原因

1、低血压

- 低血压导致脑供血不足,可引起恶心呕吐,这是因为脑部缺血缺氧会刺激呕吐中枢。

2、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 如果局麻药误入血管或用量过大,会引起局麻药的毒性反应,其中恶心呕吐是常见的症状之一。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及处理原则,椎管内麻醉常见并发症及处理ppt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手术牵拉刺激

- 尤其是腹部手术时,手术器械对胃肠道的牵拉刺激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恶心呕吐。

(二)处理

1、纠正低血压

- 按照前面所述的方法纠正低血压,改善脑供血。

2、药物治疗

- 可使用昂丹司琼等止吐药物,昂丹司琼是一种强效、高选择性的5 - HT3受体拮抗剂,能有效地抑制恶心呕吐,一般可静脉注射4mg。

3、减少手术牵拉刺激

- 手术医生可通过轻柔的操作、采用适当的手术技巧来减少对胃肠道等器官的牵拉刺激。

五、全脊髓麻醉

(一)原因

1、硬膜外穿刺针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

- 在进行硬膜外麻醉时,如果穿刺针或导管误穿破硬脊膜进入蛛网膜下腔,并且注入了过量的局麻药,就会导致全脊髓麻醉。

2、局麻药的过量使用

- 即使穿刺正确,但若在硬膜外腔注入的局麻药量过大,局麻药可通过硬脊膜上的小孔扩散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全脊髓麻醉。

(二)处理

1、紧急处理

- 一旦发生全脊髓麻醉,应立即停止注入局麻药,将患者置于仰卧位,头低脚高,以防止局麻药进一步向头端扩散。

2、维持呼吸循环

- 立即进行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以保证患者的呼吸功能,快速输入晶体液或胶体液,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麻黄碱、多巴胺等维持血压,以保证患者的循环稳定。

3、监测与支持

- 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并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直至患者的神经功能完全恢复。

六、局麻药毒性反应

(一)原因

1、局麻药误入血管

- 这是局麻药毒性反应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在椎管内麻醉操作过程中,如果穿刺针或导管误入血管,局麻药直接注入血管内,会使血液中的局麻药浓度迅速升高,超过中毒剂量。

2、局麻药用量过大

- 没有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准确计算局麻药的用量,导致局麻药用量过大,也会引起毒性反应。

(二)处理

1、停止用药

- 一旦怀疑局麻药毒性反应,应立即停止注入局麻药。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及处理原则,椎管内麻醉常见并发症及处理ppt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保持呼吸道通畅

- 可将患者头部后仰,托起下颌,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置入喉罩,以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

3、药物治疗

- 可使用脂肪乳剂,脂肪乳剂可通过“脂质库”机制来减轻局麻药的毒性,一般可静脉注射20%脂肪乳剂,初始剂量为1.5ml/kg,持续1分钟,然后以0.25ml/(kg·min)的速度持续输注,也可根据患者的症状使用安定等镇静药物,以控制惊厥等症状。

七、硬膜外血肿

(一)原因

1、患者自身因素

- 患者如果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如正在服用抗凝药物、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等,在进行硬膜外麻醉时容易发生硬膜外血肿。

2、穿刺操作因素

- 粗暴的穿刺操作可能损伤硬膜外血管,增加硬膜外血肿的发生风险。

(二)处理

1、早期诊断

- 对于在椎管内麻醉后出现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应高度怀疑硬膜外血肿,可通过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进行确诊。

2、及时手术

- 一旦确诊为硬膜外血肿,应尽快进行手术减压,以解除血肿对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避免造成永久性的神经损伤,手术时间一般要求在血肿形成后的8小时内进行,预后较好。

八、神经损伤

(一)原因

1、穿刺直接损伤

- 椎管内麻醉穿刺过程中,穿刺针可能直接损伤脊髓、神经根等神经组织,穿刺针偏离中线过远,可能会刺伤神经根。

2、局麻药的化学性损伤

- 局麻药的浓度过高、pH值不合适等因素可能会对神经组织造成化学性损伤。

(二)处理

1、观察与评估

- 对于在椎管内麻醉后出现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应密切观察症状的发展情况,包括感觉、运动功能的变化,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以评估神经损伤的程度。

2、药物治疗

- 可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等,甲钴胺是一种活性维生素B12制剂,能够促进神经髓鞘的合成,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可按照医嘱给予患者口服或肌肉注射甲钴胺。

3、康复治疗

- 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可进行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针灸等,物理治疗包括热敷、按摩、电刺激等,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萎缩,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需要麻醉医生高度重视,在麻醉前充分评估患者的情况,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麻醉操作,麻醉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效果,一旦出现并发症,及时、准确地进行处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麻醉质量。

标签: #椎管内麻醉 #并发症 #处理 #PPT

黑狐家游戏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