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报警推送时间设置全攻略》
在当今的监控系统中,报警推送功能是保障安全与及时响应异常情况的关键,而合理设置报警推送时间,既能确保重要信息不被遗漏,又能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一、了解监控报警推送的基本原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监控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如摄像头、温度传感器、运动探测器等)收集数据,当这些数据满足预先设定的报警条件(如检测到异常入侵、温度超出正常范围等)时,系统会触发报警,报警推送则是将这个报警信息发送到指定的接收端,如管理员的手机、电子邮箱等,而报警推送时间的设置,主要涉及到两个关键的时间要素:触发延迟和重复推送间隔。
二、触发延迟时间的设置
1、基于场景分析
- 在安全监控场景中,如果监控区域为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如商场入口,为了避免因正常人员进出频繁而产生误报警,需要设置适当的触发延迟时间,可以设置为10 - 15秒的触发延迟,这样,当有人短暂停留或快速经过时,不会立即触发报警推送,而对于一些较为敏感的区域,如存放重要物资的仓库内部,触发延迟时间可以设置得较短,如3 - 5秒,以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入侵情况。
- 在环境监控方面,例如监控服务器机房的温度,由于温度变化通常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瞬间急剧上升或下降,如果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开始偏离正常范围,可以设置1 - 2分钟的触发延迟时间,这是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内,机房的散热或加热设备可能会自动调节温度,使温度恢复正常,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报警推送。
2、考虑网络和系统性能
- 如果监控系统的网络带宽有限或者处理能力较弱,设置较短的触发延迟时间可能会导致系统过载,因为当多个传感器同时接近报警条件时,短时间内大量的报警触发请求会给系统带来巨大压力,在一个大型的多区域监控网络中,如果每个摄像头都设置了1秒的触发延迟,当有多个摄像头同时检测到可能的异常时,可能会导致网络拥塞和系统响应迟缓,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网络和系统的实际性能评估,适当增加触发延迟时间到5 - 10秒是比较合理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三、重复推送间隔的设置
1、紧急程度区分
- 对于高紧急程度的报警,如火灾报警或者暴力入侵报警,在首次报警推送后,重复推送间隔可以设置得较短,如每隔3 - 5分钟重复推送一次,这是因为这类报警需要确保管理员能够及时响应,即使首次没有注意到报警信息,后续的重复推送也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 对于一些相对低紧急程度的报警,如某个设备的小故障报警(不影响整体运行),重复推送间隔可以设置得较长,如每隔30分钟到1小时重复推送一次,这样既能够提醒管理员有问题存在,又不会对管理员造成过度的干扰。
2、避免信息疲劳
- 如果重复推送间隔设置得太短,管理员可能会因为频繁收到相同的报警信息而产生信息疲劳,从而忽略真正重要的报警内容,在一个监控系统中,如果对一个持续存在但不紧急的异常情况(如某个区域的轻微噪音超标)每隔1 - 2分钟就重复推送报警,管理员可能会在多次收到相同信息后将其视为不重要的干扰,甚至关闭报警推送功能,要根据报警的性质和可能的处理时间合理设置重复推送间隔,确保管理员能够有效接收和处理报警信息。
四、不同监控系统中的时间设置操作示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视频监控系统(以海康威视为例)
- 登录海康威视的监控管理平台,找到需要设置报警推送时间的摄像头或者监控区域,进入报警设置菜单,对于触发延迟时间,可以在“事件触发” - “入侵检测”(以入侵报警为例)相关设置中找到“触发延迟”选项,根据上述的原则输入合适的时间值,如10秒,对于重复推送间隔,在“报警输出” - “推送设置”中,有“重复推送周期”选项,针对高紧急度报警设置为5分钟。
2、环境监控系统(以霍尼韦尔的温湿度监控系统为例)
- 进入霍尼韦尔温湿度监控系统的配置界面,在温湿度报警设置模块中,对于温湿度偏离正常范围的触发延迟,可以在“报警阈值设置”下的“触发延迟”字段中输入合适的时间,如1分钟,在“报警推送设置”中,针对温湿度持续异常的重复推送间隔,可以设置为30分钟,确保管理员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可能的环境调节问题。
合理设置监控的报警推送时间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过程,只有根据监控场景、紧急程度、网络和系统性能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细致的设置,才能让报警推送功能发挥最大的效用,为安全管理和异常情况处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