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后端部署到服务器后的明细查看全攻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在后端开发完成并将其部署到服务器之后,查看相关明细对于开发人员、运维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明细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后端服务的运行状态、性能指标、错误信息等多方面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或者故障排除。
日志文件查看
1、服务器日志文件的位置
- 不同的服务器环境和后端框架可能会将日志文件存储在不同的位置,在Linux服务器上,如果是基于Java的后端应用,使用Log4j等日志框架,默认可能会将日志文件存储在项目的指定目录下,如/var/log/your - application - name
,而对于Python的Django框架,日志可能会根据项目配置存放在项目根目录下的logs
文件夹或者服务器的系统日志目录中。
- 如果是使用容器化技术(如Docker)部署的后端应用,日志的查看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在Docker中,可以通过docker logs
命令查看容器内应用的日志,如果容器名为backend - app
,可以在服务器终端中执行docker logs - f backend - app
来实时查看日志,其中- f
参数表示跟踪日志的输出,类似于tail - f
命令对于普通日志文件的操作。
2、日志文件的格式和内容解读
- 日志文件通常包含时间戳、日志级别(如DEBUG、INFO、WARN、ERROR等)、产生日志的模块或类名以及具体的日志消息,以Java的Log4j日志为例,一条典型的INFO级别的日志可能如下:
```
2023 - 08 - 15 10:30:00 INFO com.example.service.UserService - User [id = 1, name = "John"] has been successfully retrieved.
```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2023年8月15日10点30分,在com.example.service.UserService
这个类中,成功获取了一个用户信息,如果是ERROR级别的日志,则可能包含更多关于错误的详细信息,如异常堆栈跟踪。
- 在Python的日志中,也有类似的结构。
```python
import logging
logging.basicConfig(level = logging.INFO)
logger = logging.getLogger(__name__)
def divide(a, b):
try:
result = a / b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logger.info(f"The result of dividing {a} by {b} is {result}")
except ZeroDivisionError as e:
logger.error(f"Error dividing numbers: {e}", exc_info = True)
divide(10, 2)
divide(5, 0)
```
在这个例子中,当进行正常除法运算时会记录INFO级别的日志,而当除数为0时会记录ERROR级别的日志并包含异常信息。
3、使用日志分析工具
- 对于大型的后端应用,日志文件可能会变得非常庞大且复杂,这时可以使用一些日志分析工具来帮助查看和理解日志明细,Elasticsearch、Logstash和Kibana(ELK)栈。
- Logstash可以收集、解析和转换日志数据,将其发送到Elasticsearch,Elasticsearch则对日志进行存储和索引,方便快速搜索和查询,Kibana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界面,可以通过创建仪表盘、查询和过滤日志等方式来查看各种明细,可以在Kibana中创建一个查询,查找过去24小时内所有ERROR级别的日志,并且按照产生错误的模块进行分组统计,从而快速定位到问题较多的模块。
数据库查询
1、数据库连接和查询工具
- 如果后端应用与数据库进行交互,数据库中也存储了很多关于应用运行的明细信息,对于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可以使用命令行工具(如mysql - u username - p
)登录到数据库,然后执行SQL查询语句来查看相关数据,如果后端应用中有一个用户表,想要查看最近注册的用户,可以执行如下查询:
```sql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registration_date > CURDATE() - INTERVAL 1 DAY;
```
- 对于非关系型数据库,如MongoDB,可以使用mongo
命令行工具或者一些可视化的管理工具(如Robo 3T),在MongoDB中,如果有一个名为orders
的集合,想要查看特定状态的订单,可以执行如下查询:
```javascript
db.orders.find({status: "pending"});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2、从数据库中获取后端运行相关的明细
- 除了直接查看业务数据,数据库还可以提供关于后端操作的其他明细,数据库的慢查询日志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哪些查询语句执行效率低下,从而对后端的数据库访问层进行优化,在MySQL中,可以通过设置slow_query_log
参数为ON
来开启慢查询日志,然后查看慢查询日志文件(默认位置为/var/log/mysql/mysql - slow.log
)。
- 对于数据库事务的执行情况,也可以通过查询数据库中的事务相关表或者日志来获取明细,在某些数据库中,可以查看事务的开始时间、提交时间、涉及的表和数据操作等信息,这有助于排查数据一致性问题或者事务处理失败的原因。
服务器监控工具
1、系统级监控工具
- 在Linux服务器上,可以使用工具如top
、htop
来监控服务器的整体性能。top
命令可以实时显示系统中各个进程的资源占用情况,包括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磁盘I/O等,通过观察top
命令的输出,可以发现后端应用进程是否占用了过多的CPU资源,如果某个后端进程的CPU使用率持续居高不下,可能表示该进程存在性能问题,如无限循环或者低效的算法。
htop
是top
的增强版,它提供了更直观、更友好的用户界面,可以方便地通过鼠标操作对进程进行排序、过滤等操作。iostat
命令可以用于监控磁盘I/O情况,vmstat
命令可以监控虚拟内存的使用情况。
2、应用级监控工具
- 对于后端应用本身的监控,可以使用一些专门的工具,New Relic是一款流行的应用性能监控(APM)工具,它可以深入到后端应用的代码层面,监控应用的响应时间、吞吐量、错误率等关键指标,通过在后端应用中集成New Relic的代理(agent),可以将应用的性能数据发送到New Relic的平台上,然后在其可视化界面中查看各种明细。
- Prometheus和Grafana也是常用的监控组合,Prometheus可以收集和存储各种指标数据,如后端应用的HTTP请求次数、响应时间等,Grafana则可以从Prometheus中获取数据并创建美观的仪表盘,用于直观地展示后端应用的运行明细,可以创建一个仪表盘来展示过去24小时内后端API的平均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API端点的错误率分布。
网络监控
1、网络流量监控
- 使用工具如iftop
或者nethogs
可以监控服务器的网络流量情况。iftop
可以显示网络接口上的流量流向和流量大小,以直观地看到哪些IP地址与服务器之间有大量的数据交互,如果发现后端服务器与某个未知的IP地址之间存在异常大量的出站流量,可能表示存在数据泄露或者恶意攻击的风险。
nethogs
则可以按照进程来查看网络流量的使用情况,这对于确定后端应用中的哪个模块或者进程消耗了过多的网络资源非常有用,如果发现某个后端服务进程占用了大量的上传带宽,可能需要检查该进程是否在进行不必要的大数据传输或者是否存在网络传输效率低下的问题。
2、网络连接监控
- 在Linux服务器上,可以使用netstat
命令来查看服务器的网络连接状态。netstat - anp
可以显示所有的网络连接,包括TCP和UDP连接,以及与这些连接相关的进程信息,通过查看网络连接明细,可以发现后端应用是否与预期的外部服务建立了正确的连接,是否存在过多的空闲连接或者是否有连接被异常关闭等情况。
- 对于基于HTTP/HTTPS的后端应用,还可以使用工具如curl
或者wget
进行简单的网络连接测试,使用curl - I
命令可以查看后端API的HTTP头信息,包括服务器的响应状态码、内容类型等,这有助于判断后端API是否正常响应以及是否存在安全相关的配置问题(如是否正确设置了CORS等)。
后端部署到服务器后的明细查看是一个多方面的工作,涉及到日志文件、数据库、服务器监控和网络监控等多个领域,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查看方法和工具,可以全面了解后端服务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从而确保后端服务的高效、稳定运行,无论是开发人员在开发过程中的调试,还是运维人员在日常维护中的故障排查,或者是管理人员对系统整体健康状况的把握,这些明细查看的方法和手段都是不可或缺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