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两者的区别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概念基础
(一)虚拟化
虚拟化是一种将物理资源(如服务器、存储、网络等)抽象为逻辑资源的技术,通过在物理硬件上创建虚拟机(VM),每个虚拟机都可以独立运行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就像拥有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一样,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可以同时运行多个虚拟机,这些虚拟机可以分配不同的计算资源(CPU、内存等),虚拟化技术主要包括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和网络虚拟化等,服务器虚拟化是最常见的形式,像VMware的vSphere、微软的Hyper - V等都是著名的服务器虚拟化平台。
(二)超融合
超融合是一种将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整合到一个统一的系统中的架构,它基于软件定义的理念,将传统的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中的功能通过软件进行融合,在超融合系统中,每一个节点都包含了计算、存储和网络功能,多个节点组成集群,共同提供资源服务,Nutanix的超融合解决方案,它把原本分散的存储和计算资源通过超融合软件紧密结合起来,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管理界面来统一管理这些资源。
二、架构差异
(一)虚拟化架构
1、传统的虚拟化架构通常有明确的分层结构,在服务器虚拟化中,底层是物理服务器硬件,包括CPU、内存、磁盘和网络接口卡等,在硬件之上是虚拟化层(Hypervisor),如ESXi或Hyper - V,它负责管理和分配硬件资源给上层的虚拟机,虚拟机则运行各自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2、存储和网络往往是相对独立的部分,存储可能依赖于外部的存储阵列,通过存储区域网络(SAN)或网络附属存储(NAS)的方式与虚拟化服务器连接,网络方面,需要专门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来构建网络环境,并且需要在虚拟化平台中进行网络配置,以确保虚拟机之间以及虚拟机与外部网络的通信。
(二)超融合架构
1、超融合架构是一种分布式架构,每个节点都包含了计算资源(如CPU、内存)和存储资源(如本地磁盘),并且通过高速网络连接在一起,超融合系统中的软件定义存储(SDS)将各个节点的本地存储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存储池。
2、在超融合架构中,网络功能也被集成进来,节点之间的通信、数据的传输以及对外的网络连接等都在超融合系统的统一管理之下,超融合系统可以通过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灵活地配置网络拓扑和流量规则,而不需要依赖大量的外部网络设备。
三、资源管理区别
(一)虚拟化的资源管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在虚拟化环境中,资源管理主要围绕着虚拟机的资源分配,管理员可以为每个虚拟机分配特定的CPU核心数、内存大小等计算资源,在vSphere环境中,可以通过资源池(Resource Pool)的概念来对虚拟机进行资源的分组管理,以确保不同业务需求的虚拟机能够获得合理的资源。
2、存储资源管理方面,对于连接外部存储的虚拟化系统,管理员需要在存储阵列上创建逻辑卷(LUN),然后将这些逻辑卷映射到虚拟化服务器上,再进一步分配给虚拟机,网络资源管理则需要配置虚拟交换机、虚拟网卡等,以满足虚拟机的网络连接需求。
(二)超融合的资源管理
1、超融合系统提供了更加统一的资源管理方式,由于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都在一个集成的平台上,资源的分配和调度可以更加智能和灵活,超融合系统可以根据应用的需求自动在不同节点之间分配计算和存储资源。
2、在存储资源管理上,超融合系统中的SDS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分层、副本管理等功能,热门数据可以存储在性能较高的存储层,而冷数据则可以迁移到成本较低的存储层,超融合系统可以自动创建和管理存储卷,无需像传统虚拟化那样复杂的LUN映射操作,在网络资源管理方面,超融合系统可以通过SDN技术实现网络资源的动态分配,根据应用的流量需求自动调整网络带宽等。
四、扩展性对比
(一)虚拟化的扩展性
1、传统虚拟化在计算资源扩展方面相对复杂,当需要增加计算资源时,可能需要添加新的物理服务器,并且需要在新服务器上安装和配置虚拟化软件,然后将其加入到现有的虚拟化集群中,这个过程可能涉及到硬件兼容性、网络配置调整等多个环节。
2、在存储扩展方面,如果使用外部存储阵列,可能需要购买新的磁盘扩展柜,进行存储阵列的重新配置等操作,网络扩展也需要添加新的网络设备,并进行复杂的网络拓扑调整。
(二)超融合的扩展性
1、超融合系统的扩展性更加简单和线性,要扩展计算资源,只需添加新的超融合节点到集群中,新节点会自动被系统识别并融入到整个资源池中,由于每个节点都包含计算和存储资源,存储资源也随着节点的增加而自然扩展。
2、在网络方面,超融合系统内部的网络架构可以随着节点的增加自动进行调整,不需要像传统方式那样进行大量的手动网络配置,新节点加入时,超融合系统可以自动调整网络路由和带宽分配,以适应新的资源布局。
五、数据保护与可靠性
(一)虚拟化的数据保护与可靠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在虚拟化环境中,数据保护主要依赖于虚拟机备份和恢复技术,管理员可以使用专门的备份软件,定期对虚拟机进行备份,将虚拟机的磁盘文件、配置文件等备份到外部存储设备上,在虚拟机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恢复备份来还原虚拟机。
2、对于可靠性,虚拟化平台本身提供了一些高可用性功能,如虚拟机的热迁移,在vSphere中,可以将正在运行的虚拟机从一台物理服务器迁移到另一台物理服务器上而不中断业务,以应对物理服务器的故障或维护需求。
(二)超融合的数据保护与可靠性
1、超融合系统的数据保护机制更加丰富,除了虚拟机备份外,由于其软件定义存储的特性,超融合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多副本存储,数据可以在不同节点上保存多个副本,当一个节点出现故障时,数据仍然可以从其他副本中恢复。
2、在可靠性方面,超融合系统的分布式架构使得整个系统具有更高的容错能力,即使部分节点出现故障,整个系统仍然可以正常运行,而且超融合系统可以自动检测节点故障,并进行资源的重新分配和数据的恢复操作,减少了人工干预的需求。
六、成本考量
(一)初始成本
1、对于虚拟化方案,如果采用传统的服务器虚拟化并搭配外部存储和网络设备,初始成本相对较高,需要购买服务器、存储阵列、网络设备等硬件,以及虚拟化软件的许可证,一个中等规模的企业构建基于VMware vSphere的虚拟化环境,购买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以及软件许可证可能需要几十万元。
2、超融合系统的初始成本相对较低,由于超融合将计算、存储和网络功能集成在节点上,企业只需购买超融合节点即可,虽然超融合节点的单台价格可能相对较高,但总体上在构建中小规模的数据中心时,成本会低于传统的虚拟化加独立存储和网络设备的方案。
(二)运营成本
1、虚拟化环境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硬件维护(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软件许可证更新、以及复杂的系统管理成本,由于涉及多个不同厂商的设备和软件,维护和管理的复杂度较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这也增加了人力成本。
2、超融合系统的运营成本相对较低,超融合系统的管理界面相对统一,减少了管理的复杂度,而且由于其硬件和软件的集成性,在硬件维护和软件升级方面相对简单,降低了人力成本和维护成本。
超融合和私有云虚拟化虽然都与资源的优化利用有关,但在概念、架构、资源管理、扩展性、数据保护、可靠性和成本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企业在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方案时,需要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预算、技术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