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政府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总则
1、目的
为保障政府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确保在数据丢失、损坏或系统故障等情况下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数据恢复,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制度适用于政府部门内部所有涉及数据存储、处理和管理的系统、设备及相关人员。
数据备份管理
1、备份策略制定
- 数据分类:根据数据的重要性、敏感性和使用频率,将政府数据分为关键数据(如核心政务系统数据、机密文件等)、重要数据(如一般性政务业务数据)和普通数据。
- 备份频率:关键数据应每日进行全量备份,并在日间进行增量备份;重要数据可每周进行全量备份,每日增量备份;普通数据根据存储空间和使用需求,每两周或每月进行全量备份。
- 备份介质:选择可靠的备份介质,如磁带、磁盘阵列、云存储等,对于关键数据,应采用多种备份介质进行冗余备份,以防止单一介质故障。
- 备份保留期限:关键数据的备份应至少保留一年,重要数据备份保留半年,普通数据备份保留三个月。
2、备份执行
- 自动化备份:建立自动化备份任务,通过备份软件按照预定的备份策略进行数据备份,备份任务应在系统负载较低的时段执行,如夜间,以减少对正常业务的影响。
- 手动备份:对于临时产生的重要数据或特殊情况下无法通过自动化备份的情况,应及时进行手动备份,并记录备份的相关信息,包括数据名称、备份时间、备份原因等。
- 备份验证:每次备份完成后,应进行备份数据的验证,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验证方法可以包括数据校验和、部分数据恢复测试等。
3、备份存储管理
- 存储环境:备份介质应存储在安全、干燥、温度适宜的环境中,避免受到物理损坏、电磁干扰等,对于磁带备份,应定期进行倒带操作,防止磁带粘连。
- 存储安全:备份存储区域应设置严格的访问控制,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备份介质,存储介质应进行加密处理,特别是包含敏感信息的备份数据。
- 异地存储:为防止本地灾难(如火灾、洪水等)导致备份数据丢失,关键数据的备份应进行异地存储,异地存储地点应与本地有一定的物理距离,且具备相同的安全存储条件。
数据恢复管理
1、恢复流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恢复申请:当需要进行数据恢复时,由相关业务部门提出恢复申请,说明数据丢失或损坏的情况、需要恢复的数据范围、恢复的原因等,申请应经过部门负责人审批。
- 恢复评估:数据管理部门收到恢复申请后,对恢复需求进行评估,包括评估数据备份的可用性、恢复所需的时间和资源、对现有业务系统的影响等。
- 恢复操作:根据评估结果,由技术人员按照预定的恢复方案进行数据恢复操作,在恢复过程中,应密切监测系统状态,确保恢复过程顺利进行。
- 恢复验证:数据恢复完成后,应进行恢复数据的验证,确保恢复的数据完整、准确,业务系统能够正常运行,验证内容包括数据完整性检查、业务功能测试等。
2、应急恢复计划
- 制定应急恢复计划:针对可能出现的重大数据灾难(如大规模系统崩溃、数据中心故障等),制定详细的应急恢复计划,应急恢复计划应包括应急指挥机构、各部门职责、恢复流程、恢复所需的资源(如备份介质、设备、人员等)以及与外部机构(如供应商、合作伙伴等)的协调机制。
- 应急演练:定期对应急恢复计划进行演练,确保在实际发生灾难时能够迅速、有效地执行恢复计划,演练应模拟真实的灾难场景,检验各部门和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恢复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应急恢复计划的可行性。
人员与职责
1、数据所有者
- 负责确定所属数据的重要性、备份需求和恢复要求。
- 配合数据管理部门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协助。
2、数据管理部门
- 制定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计划和操作规程。
- 负责备份系统的建设、维护和管理,确保备份任务的正常执行。
- 进行备份数据的存储管理、验证和恢复操作。
3、技术支持人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为数据备份与恢复提供技术支持,包括备份设备和软件的安装、配置、故障排除等。
- 在数据恢复过程中,执行具体的恢复操作,确保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4、安全审计人员
- 对数据备份与恢复过程进行审计,检查备份策略的执行情况、备份数据的安全性、恢复操作的合规性等。
- 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确保数据备份与恢复工作符合安全管理要求。
监督与考核
1、监督机制
- 建立数据备份与恢复工作的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备份任务的执行情况、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存储介质的状态以及恢复流程的有效性等。
- 安全审计人员应定期对数据备份与恢复工作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2、考核制度
- 将数据备份与恢复工作纳入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对于在数据备份与恢复工作中表现优秀的部门和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违反本制度,导致数据丢失、损坏或无法恢复的部门和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附则
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政府数据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