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狐家游戏

我国信息系统灾难备份的等级划分,我国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将灾难恢复分成几级

欧气 2 0

《我国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等级划分全解析》

我国信息系统灾难备份的等级划分,我国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将灾难恢复分成几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对于企业、政府机构乃至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都至关重要,灾难可能随时降临,如自然灾害、人为破坏、技术故障等,这些都可能导致信息系统的中断和数据丢失,为了应对这些潜在风险,我国制定了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对灾难恢复进行了分级管理。

二、我国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的六级划分

1、第1级:基本支持

- 这是最低级别的灾难恢复能力,在这一级别下,数据备份是关键操作,组织会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备份的介质可能是磁带、磁盘等,一个小型企业可能每周将重要数据备份到外部硬盘上,备份存储通常是在本地的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如防火、防潮的小仓库。

- 恢复时间目标(RTO)和恢复点目标(RPO)相对较长,RTO可能是几天甚至几周,这意味着在灾难发生后,系统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运行,RPO可能是数小时甚至一天的数据丢失量,因为备份的频率相对较低,这种级别的灾难恢复适用于那些数据价值不是特别高,对业务连续性要求较低的组织,如一些小型的零售店铺,其主要业务是线下销售,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库存管理的简单记录,短时间内系统中断不会造成巨大损失。

2、第2级:备用场地支持

- 除了基本的数据备份外,第2级要求有备用的场地,这个备用场地可能是一个临时租用的办公场所或者一个简单改造的仓库,当主场地发生灾难无法使用时,关键设备和人员可以转移到备用场地。

- 在备份数据方面,备份的频率有所提高,可能每天都会进行备份操作,RTO可以缩短到1 - 2天,RPO可能缩短到数小时,一个中型企业的办公系统,包括办公文档管理和基本的财务核算系统,如果遭遇灾难,通过将备份数据转移到备用场地的设备上,可以在1 - 2天内恢复基本的办公功能,并且数据丢失量控制在数小时内的更新内容,这一级别适用于对业务连续性有一定要求,但还不是非常严格的组织,如一些区域性的连锁企业总部的办公系统。

3、第3级:电子传输和部分设备支持

- 这一级别开始涉及到电子传输技术,备份数据不仅存储在本地,还会通过网络传输到远程的备用场地,部分关键设备也会在备用场地准备好。

我国信息系统灾难备份的等级划分,我国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将灾难恢复分成几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备份的及时性更强,可能是实时备份或者每小时备份一次,RTO可以达到12 - 24小时,RPO缩短到1 - 2小时,一个中型规模的电商企业,其订单管理系统和客户信息系统采用这种灾难恢复模式,一旦主场地出现问题,通过电子传输的备份数据可以快速在备用场地的部分设备上进行恢复,在12 - 24小时内重新开启订单处理和客户服务,并且数据丢失量很小。

4、第4级:电子传输及完整设备支持

- 与第3级相比,第4级要求有完整的设备支持,在备用场地,所有的关键设备都与主场地保持一致或者具有兼容性,电子传输更加稳定和高效,能够实时同步数据。

- RTO可以缩短到数小时,通常在4 - 8小时之间,RPO可以达到30分钟 - 1小时,大型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系统,如银行的某个分行的业务系统,采用这种灾难恢复等级,如果分行遭遇火灾等灾难,通过完整设备和实时传输的数据备份,可以在数小时内恢复对外营业,确保客户的基本金融服务不受太大影响。

5、第5级:实时数据传输及完整设备支持

- 第5级强调实时数据传输,主场地和备用场地之间的数据几乎是同步更新的,没有明显的数据延迟,完整的设备冗余确保在灾难发生时可以无缝切换。

- RTO可以达到1 - 2小时,RPO几乎为零,意味着几乎没有数据丢失,大型互联网企业的数据中心,如搜索引擎公司的数据中心,如果采用这一等级的灾难恢复措施,当一个数据中心出现故障时,另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可以迅速接管业务,用户几乎感觉不到服务的中断。

6、第6级:数据零丢失和远程集群支持

- 这是最高级别的灾难恢复能力,数据在任何时候都不会丢失,主场地和备用场地之间通过远程集群技术实现高度协同,即使主场地完全瘫痪,备用场地也可以立即承担所有业务负载。

- RTO接近零,RPO为零,对于一些国家级的关键信息系统,如证券交易核心系统、国家级电网调度系统等,采用这种最高级别的灾难恢复措施,以确保在任何情况下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完整性,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转。

三、不同等级灾难恢复的实施考虑因素

我国信息系统灾难备份的等级划分,我国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将灾难恢复分成几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成本因素

- 随着灾难恢复等级的提高,成本也会显著增加,从第1级到第6级,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设备购置、网络建设、数据传输和存储等方面,第1级可能只需要一些基本的备份设备和少量的存储介质,成本相对较低;而第6级需要构建复杂的远程集群系统,购置高端的冗余设备,成本非常高昂,企业和组织需要根据自身的业务价值、风险承受能力等来平衡成本和灾难恢复能力的关系。

2、技术复杂性

- 高等级的灾难恢复涉及到更复杂的技术,如第6级的远程集群技术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进行设计、实施和维护,从数据传输的加密、网络的高可用性到设备的兼容性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挑战,相比之下,第1级的技术要求相对简单,主要是基本的数据备份操作,组织需要评估自身的技术实力,或者考虑借助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实现高等级的灾难恢复能力。

3、业务需求分析

- 不同的业务对灾难恢复有不同的要求,医疗行业的电子病历系统,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可能需要较高等级的灾难恢复能力,以确保病历数据的完整性和随时可用性;而一些小型的文化创意企业,其主要业务是创意设计,对数据的实时性和系统的连续性要求相对较低,可能选择较低等级的灾难恢复方案,企业和组织需要深入分析自身的业务特点,确定合适的灾难恢复等级。

四、结论

我国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的六级划分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帮助企业和组织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灾难恢复策略,无论是从成本、技术还是业务需求的角度出发,都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业务对信息系统依赖程度的提高,合理规划和实施灾难恢复措施将成为保障组织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黑狐家游戏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