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治理与数据管理:权力行使下的深度关联》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和组织最重要的资产之一,数据管理和数据治理这两个概念频繁出现在数据相关的领域中,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且复杂的关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数据管理——数据资产的基础运营
数据管理主要聚焦于数据的获取、存储、处理和维护等基础操作,它涵盖了一系列的技术和流程,旨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1、数据获取与整合
-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数据来源广泛,包括内部业务系统(如ERP系统中的订单数据、财务数据)、外部数据源(如市场调研数据、行业数据)等,数据管理负责将这些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采集,并通过数据集成工具将其整合到统一的数据存储环境中,如数据仓库或数据湖中,一家电商企业需要整合来自网站订单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数据,以便全面了解客户的购买行为和企业的运营状况。
2、数据存储与维护
- 数据管理要确定合适的数据存储架构,如关系型数据库对于结构化数据的存储,或者NoSQL数据库对于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要进行数据的备份、恢复和数据的日常维护工作,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金融机构需要定期对客户账户数据进行备份,并且对存储设备进行维护,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3、数据处理与分析支持
- 为了满足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需求,数据管理要对数据进行清洗、转换等预处理操作,以便为数据分析和挖掘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在进行市场细分分析之前,需要对原始的客户数据进行清洗,去除重复和错误的数据记录,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如统一客户的地址格式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数据治理——对数据管理的权力行使与宏观把控
1、策略与标准制定
- 数据治理负责制定数据管理的策略和标准,这就像是为数据管理绘制了一幅蓝图,数据治理团队会确定数据的分类标准,哪些数据是核心业务数据,哪些是辅助数据;制定数据的质量标准,如数据的准确性要达到99%以上,数据的完整性要确保关键字段无缺失等,这些策略和标准指导着数据管理的各项工作,确保数据管理的操作符合企业的整体利益和战略目标。
2、组织架构与职责划分
- 在企业内部,数据治理明确数据管理相关的组织架构和各个角色的职责,它会设立数据所有者、数据管理员等角色,并规定他们在数据管理流程中的权力和责任,数据所有者负责确定数据的使用目的和访问权限,数据管理员负责数据的日常维护和操作,这种明确的职责划分有助于避免数据管理过程中的混乱和推诿现象。
3、数据安全与合规性监督
- 数据治理行使权力,监督数据管理中的数据安全和合规性问题,随着数据保护法规(如GDPR等)的日益严格,数据治理要确保数据的存储、传输和使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处理用户的个人敏感信息时,数据治理要监督数据管理部门采取加密存储、授权访问等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数据治理还要确保企业内部的数据使用符合企业自身的安全策略,如限制内部员工对敏感数据的访问权限等。
三、数据治理与数据管理的协同关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目标一致性
- 数据治理和数据管理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提升数据的价值,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数据管理通过有效的技术和流程操作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而数据治理则从宏观层面确保这些操作符合企业的战略和法规要求,在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据管理提供准确的业务数据,数据治理确保这些数据的使用是在合法合规且符合企业战略方向的框架内,两者共同助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2、相互促进
- 良好的数据管理为数据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数据管理工作混乱,数据质量低下,那么数据治理的策略和标准也难以有效实施,反之,数据治理为数据管理提供了方向和约束,数据治理制定的严格数据质量标准会促使数据管理部门不断改进数据获取和处理的技术和流程,提高数据质量;而数据管理部门在数据存储和维护过程中的经验反馈也有助于数据治理团队完善数据治理的策略和标准。
数据治理和数据管理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数据治理对数据管理行使权力,从宏观上把控数据管理的方向、标准和安全等方面,而数据管理则是数据治理理念和策略的具体执行者,两者共同推动企业数据资产的有效利用和价值提升。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