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分级管控:构建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
一、安全分级管控的概念
安全分级管控是一种基于风险评估,将安全管理对象按照风险程度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级别采取相应管控措施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其目的在于精准识别安全风险,合理分配管理资源,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安全分级的方法
1、风险矩阵法
- 风险矩阵法是通过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发生后的严重程度这两个维度来确定风险等级,在一个化工企业中,对于化学品泄漏这一风险事件,如果是储存普通无腐蚀性、低毒性化学品的小型容器发生泄漏(发生可能性较低),并且泄漏量较小(即使泄漏,严重程度低),可能被判定为低风险等级,而对于储存大量剧毒、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大型储罐,如果其连接管道存在老化腐蚀现象(发生可能性较高),一旦发生泄漏,可能引发火灾、爆炸、大面积人员中毒等严重后果(严重程度高),则会被判定为高风险等级。
- 以可能性为横坐标,从低到高分为1 - 5个等级,分别表示极少发生、不太可能发生、可能发生、很可能发生、几乎肯定发生;以严重程度为纵坐标,从低到高也分为1 - 5个等级,如轻微影响(如少量财产损失或轻微环境影响)、中等影响(如一定量财产损失、少量人员受伤、局部环境影响)、严重影响(如重大财产损失、多人受伤、较大范围环境影响)、非常严重影响(如企业停产、大量人员伤亡、严重环境破坏)、灾难性影响(如企业倒闭、众多人员死亡、不可逆转的环境灾难),通过交叉点确定风险等级,一般可分为低风险(1 - 3分)、中风险(4 - 6分)、高风险(7 - 10分)、极高风险(11 - 25分)等不同级别。
2、LEC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 这种方法考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和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三个因素,在建筑施工行业,对于在地面进行简单的模板组装工作,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相对较低,可能为1;工人每天暴露在这种环境中的时间较短,暴露频率(E)可能为2;如果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如轻微擦伤等,严重程度较低,可能为1,那么风险值D = L×E×C = 1×2×1 = 2,属于低风险等级。
- 而对于高层建筑的外墙高空作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较高,可能为3;工人长时间暴露在高空危险环境中,暴露频率(E)可能为6;一旦发生坠落事故,后果(C)非常严重,如重伤甚至死亡,可能为15,则风险值D = 3×6×15 = 270,属于高风险等级。
3、基于安全法规和标准的分级
- 不同行业根据国家和地方的安全法规、标准要求,对特定的设备、作业等进行分级,在电梯安全管理中,根据电梯的使用年限、维护保养情况、使用场所等因素进行分级,对于新安装且安装在人员流动较少的小型办公场所的电梯,按照法规和标准要求,其风险相对较低,可以被视为低风险级别,而对于使用年限较长(超过15年)、频繁使用(如大型商场的乘客电梯)且存在一些老化部件的电梯,由于不符合最新的安全标准中的部分条款,如轿厢门的响应速度、制动装置的可靠性等,按照规定会被判定为较高风险等级,需要加强监管和维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三、不同级别安全管控的措施
1、低风险级别管控措施
- 对于低风险级别,主要采取常规的管理措施,以一个普通的办公场所为例,办公桌椅等设施存在的低风险,如桌椅的边角可能造成轻微磕碰,可以采取定期的安全检查,如每月一次的简单巡查,检查桌椅是否稳固、边角是否有破损等,对员工进行基本的安全告知,如在新员工入职培训时简单提及办公设施安全注意事项,在隐患治理方面,对于发现的小问题,如桌椅腿轻微松动,可以由内部的后勤人员使用简单工具进行修复。
2、中风险级别管控措施
- 在中风险管控方面,需要加强管理力度,例如在一个机械加工车间,机床设备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刀具飞出伤人、工件卡盘松动等风险,要建立详细的设备档案,包括设备的购买日期、维护记录、故障历史等,安全检查频率要提高到每周一次,由专业的维修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共同进行检查,对操作机床的员工进行专门的安全培训,包括设备操作规程、应急处理方法等,培训周期可以为每年一次,一旦发现隐患,如刀具磨损严重,要及时安排维修更换,维修后还要进行复查,确保隐患彻底消除。
3、高风险级别管控措施
- 对于高风险级别,如化工企业中的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域,要实施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出入管理必须严格,只有经过专门培训并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安全检查变为每日多次,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如气体泄漏检测仪、温度和压力传感器等进行实时监测,对相关工作人员要进行高强度的安全培训,包括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应急救援演练等,培训频率至少每季度一次,在隐患治理方面,一旦发现任何潜在的风险,如储存罐的防腐层有轻微破损,要立即停止相关作业,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制定详细的修复方案,修复过程中要进行全程监控,修复后还要进行严格的验收。
4、极高风险级别管控措施
- 在核能发电站这样的极高风险场所,管控措施更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从选址开始就要进行严格的地质、气象等环境评估,运行过程中,安全系统采用冗余设计,如多个独立的冷却系统、防护屏障等,人员管理方面,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经过长期、严格的专业培训,并且要定期进行心理和生理健康检查,安全检查是实时的,通过大量的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对反应堆的温度、压力、放射性物质泄漏等情况进行监测,一旦出现异常,要立即启动最高级别的应急响应预案,包括周边居民的疏散、国家层面的应急支援等措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四、安全分级管控的意义
1、资源合理分配
- 通过安全分级管控,企业或组织能够将有限的安全管理资源,如人力、物力和财力,合理地分配到不同风险级别的管理对象上,对于一个大型企业集团,旗下有多个子公司,业务涵盖制造业、服务业等不同领域,在安全管理中,如果不进行分级管控,可能会平均分配资源,导致高风险的制造业子公司资源不足,而低风险的服务业子公司资源浪费,通过分级管控,能够将更多的安全专家、先进的检测设备等资源投向制造业中的高风险生产环节,如化工生产车间、大型机械加工设备等,而对于服务业子公司的低风险办公场所,可以适当减少资源投入。
2、提高管理效率
- 不同风险级别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可以避免对低风险对象过度管理和对高风险对象管理不足的问题,在建筑项目安全管理中,如果对所有的施工环节都采用同样繁琐的安全管理程序,对于像材料堆放这种低风险环节,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通过分级管控,将材料堆放等低风险环节采用简单有效的管理方式,如规定堆放区域和高度等基本要求,而将重点管理资源放在高空作业、深基坑施工等高风险环节,如安排专人现场监督、使用先进的安全防护设备等,从而提高整个建筑项目安全管理的效率。
3、增强风险应对能力
- 安全分级管控能够使企业或组织更精准地识别风险,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在食品加工企业中,对于原料储存环节可能存在的低风险,如少量原料受潮变质,其应急预案可以是简单的隔离、更换受潮原料并加强通风等措施,而对于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高风险,如微生物超标,应急预案则包括立即停止生产、对产品进行封存检测、对加工设备和环境进行全面消毒等严格措施,这样,在面对不同程度的风险事件时,企业能够快速、准确地做出反应,降低损失。
安全分级管控是现代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级和针对性的管控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企业、社会的安全稳定发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