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狐家游戏

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选择题,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欧气 3 0

《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全解析》

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选择题,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低氧血症

(一)预防

1、吸痰前

- 评估患者的氧合状态,如监测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等,对于氧合较差的患者,可先适当提高吸氧浓度,一般可将氧流量调至原来的1.5 - 2倍,例如原来氧流量为2L/min,可调整为3 - 4L/min,持续1 - 2分钟。

- 选择合适型号的吸痰管,其外径应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以减少气道阻塞的程度。

2、吸痰中

- 严格控制吸痰时间,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若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痰时,应间隔3 - 5分钟,让患者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氧合。

- 采用合适的吸痰负压,成人一般为300 - 400mmHg,儿童为250 - 300mmHg,避免负压过大导致肺泡塌陷和低氧血症加重。

3、吸痰后

- 吸痰后及时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1 - 2分钟,以提高患者的氧合水平,之后再调回原来的吸氧浓度。

(二)处理

-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低氧血症,如血氧饱和度低于90%,应立即停止吸痰操作。

- 给予患者100%纯氧吸入,可采用面罩吸氧或加大氧流量等方式,尽快提高血氧饱和度。

- 对于严重低氧血症患者,如经上述处理仍无改善,可考虑使用简易呼吸器进行辅助呼吸,以改善患者的通气和氧合。

二、呼吸道黏膜损伤

(一)预防

1、吸痰管选择与操作

- 选择质地柔软、光滑、管径合适的吸痰管,避免使用过硬、过粗的吸痰管。

- 操作时动作要轻柔,插入吸痰管时应避免用力过猛,插入深度要适宜,一般经口或鼻插入深度为15 - 20cm,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插入深度以超出套管前端1 - 2cm为宜。

2、负压控制

- 正确调节吸痰负压,如前所述,按照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负压值,防止负压过高损伤呼吸道黏膜。

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选择题,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润滑

- 在吸痰前,可将吸痰管前端用无菌生理盐水或凡士林润滑,减少吸痰管与呼吸道黏膜之间的摩擦。

(二)处理

- 轻度黏膜损伤者,可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咳痰等情况,给予患者雾化吸入,如使用生理盐水20ml + 庆大霉素8万U + 地塞米松5mg,每日2 - 3次,以减轻黏膜炎症反应。

- 对于黏膜损伤较严重,出现出血的患者,应立即停止吸痰操作,让患者取侧卧位,防止血液流入气道引起窒息,若出血量较少,可局部使用凝血酶等药物止血;若出血量较大,可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的压迫止血或请耳鼻喉科等相关科室会诊处理。

三、感染

(一)预防

1、无菌操作

- 吸痰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人员应洗手、戴口罩、帽子,并使用无菌手套。

- 吸痰管应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 吸引装置的连接管、储液瓶等应定期消毒更换,储液瓶内的液体应及时倾倒,一般不应超过瓶体的2/3。

2、口腔护理

- 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对于经口气管插管或未行气管插管但咳痰无力的患者,每日至少进行2 - 3次口腔护理,可使用生理盐水、氯己定溶液等进行口腔清洁,减少口腔细菌滋生。

3、环境管理

- 保持患者病房环境清洁,定期通风换气,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含量。

(二)处理

- 若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加重、痰液性状改变等,应及时留取痰液标本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

-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加强患者的支持治疗,如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促进感染的控制。

四、心律失常

(一)预防

1、评估患者

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选择题,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吸痰前对患者的心脏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等,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如冠心病、心肌病等。

2、操作规范

- 吸痰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过度刺激患者的呼吸道,如控制吸痰深度、负压和时间等。

- 对于心脏功能较差的患者,可在吸痰前给予适当的镇静剂,如咪达唑仑等,以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

(二)处理

- 一旦患者在吸痰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早搏等,应立即停止吸痰操作。

- 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若为窦性心动过速等较轻微的心律失常,可让患者休息,给予吸氧等处理后一般可自行恢复,对于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等,应立即请心内科医生会诊,按照心律失常的类型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或电复律等操作。

五、肺不张

(一)预防

1、吸痰方式

- 采用正确的吸痰方式,避免只在同一部位反复吸痰,吸痰时应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气管深部开始,逐渐向外移动吸痰管,以保证各个部位的痰液都能被吸出。

- 吸痰后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以促进肺部的复张,对于不能有效咳嗽的患者,可进行胸部物理治疗,如翻身、拍背等。

2、湿化气道

- 保持气道湿化,可使用湿化器对吸入气体进行湿化,对于痰液黏稠的患者,可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如使用氨溴索等药物进行雾化,稀释痰液,防止痰液堵塞气道导致肺不张。

(二)处理

- 若发现患者出现肺不张,应首先确定肺不张的部位,可通过胸部X线或CT检查明确。

- 对于痰液堵塞引起的肺不张,可加强吸痰力度,但要注意操作规范,同时可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吸痰和肺泡灌洗,以清除气道内的痰液和分泌物,促进肺复张。

- 对于因其他原因如肺部炎症、肿瘤压迫等引起的肺不张,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抗炎治疗、肿瘤的相应治疗等。

标签: #吸痰技术 #并发症 #预防 #处理

黑狐家游戏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