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三年级上册混合运算全解析》
在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混合运算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混合运算,就是在一个算式中包含了多种不同的运算。
混合运算的组成元素
1、加、减法
- 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在算式“3 + 5”中,我们把3和5这两个数合并起来得到8,减法则是加法的逆运算,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像“9 - 4”,就是从9这个总数里去掉4,得到5。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在混合运算里,加、减法常常会同时出现,12+3 - 7”,这个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按照运算顺序,我们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先算12 + 3 = 15,再算15 - 7 = 8。
2、乘、除法
-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3×4”,它表示4个3相加,也就是3+3 + 3+3 = 12,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12÷3”,就是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
- 当乘、除法出现在混合运算中时,也有其特定的运算顺序,如“4×6÷8”,我们先算4×6 = 24,再算24÷8 = 3。
3、括号的作用
- 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是用来改变运算顺序的,当算式中有括号时,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内容。(5 + 3)×2”,我们要先计算括号里的5+3 = 8,然后再算8×2 = 16,如果没有括号,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就会先算5×2 = 10,再加上3得到13,结果就完全不同了。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没有括号的情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那么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15 - 6+4”,先算15 - 6 = 9,再算9+4 = 13;“8÷4×2”,先算8÷4 = 2,再算2×2 = 4。
- 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那么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3+4×2”,先算4×2 = 8,再算3+8 = 11;“12 - 3×2+5”,先算3×2 = 6,然后算12 - 6 = 6,最后算6+5 = 11。
2、有括号的情况
- 当算式中有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有多层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三年级上册可能较少涉及中括号,但为知识的完整性稍作提及)。(3+2)×(4 - 1)”,先算小括号里的3+2 = 5和4 - 1 = 3,然后算5×3 = 15。
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1、购物问题
- 假设我们去商店买文具,一支铅笔2元,一个笔记本5元,我们买了3支铅笔和2个笔记本,那么总共花费的钱数可以用混合运算来计算,先算铅笔的总价:2×3 = 6元,再算笔记本的总价:5×2 = 10元,最后算一共花费:6+10 = 16元,这个过程可以写成综合算式:2×3+5×2 = 16元。
2、分配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学校要把30本故事书分给3个班级,每个班级先分8本,剩下的再平均分给这3个班级,我们可以先算出先分出去的本数:8×3 = 24本,再算出剩下的本数:30 - 24 = 6本,最后算出每个班级再分到的本数:6÷3 = 2本,综合算式为:(30 - 8×3)÷3 = 2本。
学习混合运算的意义和方法
1、意义
- 混合运算能够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四则运算的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运算规则和顺序来处理复杂的数学关系,为后续更深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2、学习方法
- 首先要牢记运算顺序,通过多做练习题来加深记忆,可以从简单的混合运算题目开始练习,如“3+2×4”,逐步过渡到包含括号的复杂题目,如“(5+3×2)÷(4 - 1)”,要学会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混合运算的数学模型,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混合运算的应用价值。
三年级上册的混合运算虽然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新起点,但只要掌握了运算顺序、理解了各种运算的意义,并在生活中多观察、多运用,就能很好地掌握这一重要的数学知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