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移动存储设备管理规定标准》
总则
1、目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存储设备在数据存储、传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带来了数据安全、信息泄露等风险,本管理规定标准旨在规范移动存储设备在组织内部的使用,确保数据安全、完整性和保密性,同时保障业务的正常开展。
2、适用范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规定适用于组织内所有使用移动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U盘、移动硬盘、存储卡等)的部门和员工,以及涉及移动存储设备接入组织网络或存储组织数据的外部合作伙伴。
移动存储设备的分类与标识
1、分类
内部专用移动存储设备:由组织统一采购、分配,仅供内部员工在工作范围内使用,存储与组织业务相关的数据。
外部兼容移动存储设备:员工个人所有的移动存储设备,经许可后可在特定条件下用于工作相关事务,但必须遵循本规定的安全要求。
2、标识
- 内部专用移动存储设备应进行清晰标识,包括组织名称、设备编号、使用部门等信息,标识应采用不易磨损、擦除的方式制作。
移动存储设备的采购与配发
1、采购原则
- 组织采购移动存储设备时,应优先选择具有加密功能、可靠品牌的产品,采购部门应确保所采购设备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和组织的数据安全要求。
- 在采购合同中,应明确设备供应商在数据安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如设备出现安全漏洞时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提供等。
2、配发管理
- 内部专用移动存储设备由组织的IT部门根据各部门需求进行统一配发,配发时应记录设备的型号、序列号、配发部门和使用人员等信息。
- 使用人员在领取设备时,应签署设备使用协议,明确其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责任和遵守本规定的义务。
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规范
1、注册与授权
- 所有内部专用移动存储设备在使用前必须在组织的管理系统中进行注册,外部兼容移动存储设备若要接入组织网络或存储组织数据,需经过专门的授权流程。
- 授权过程应包括对设备安全性的评估、使用人员身份验证以及使用目的审核等环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数据存储规范
- 移动存储设备只能用于存储与工作相关的合法数据,严禁存储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未经授权的数据。
- 在存储组织数据时,应按照组织规定的文件夹结构和数据分类标准进行存放,便于数据管理和检索。
3、数据传输规范
- 当使用移动存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必须确保数据来源和去向的合法性,严禁将组织内部的敏感数据传输给未经授权的外部人员或组织。
- 在将移动存储设备连接到不同计算机设备时,应先进行病毒查杀,防止病毒传播和恶意软件入侵。
移动存储设备的安全防护
1、加密要求
- 内部专用移动存储设备应启用加密功能,确保存储在设备中的数据在丢失或被盗时不易被非法获取,加密密钥应由组织统一管理,使用人员应妥善保管个人的密钥访问权限。
- 对于存储高度敏感数据的移动存储设备,应采用高级加密标准(AES)等强加密算法进行加密。
2、病毒防护与恶意软件防范
- 所有移动存储设备必须安装经组织认可的防病毒软件,并保持病毒库的及时更新。
- 禁止使用未经组织安全部门检测的移动存储设备,防止恶意软件通过移动存储设备入侵组织网络。
移动存储设备的维护与报废
1、维护管理
- 使用人员应定期对移动存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如发现设备出现故障或损坏,应及时向组织的IT部门报告。
- IT部门应建立移动存储设备的维护档案,记录设备的维护情况、故障处理过程等信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报废处理
- 当移动存储设备达到使用寿命或因故障无法修复时,应进行报废处理,报废设备应按照组织的资产报废流程进行操作。
- 在报废前,必须确保设备中的数据已被安全擦除或转移,对于存储敏感数据的设备,应采用专业的数据擦除工具进行多次擦除,确保数据无法恢复。
违规处理
1、违规行为认定
- 未经授权使用移动存储设备、将移动存储设备用于非法目的、违反数据存储或传输规范、故意破坏移动存储设备安全防护措施等行为均视为违规行为。
2、处罚措施
- 对于违规行为,组织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暂停使用移动存储设备权限、解除劳动合同等处罚措施,对于造成组织重大损失或数据泄露的违规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培训与教育
1、培训要求
- 组织应定期对员工进行移动存储设备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训,使员工了解本规定的内容、移动存储设备的安全风险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 新员工入职时,应将移动存储设备管理规定纳入入职培训内容,确保新员工在使用移动存储设备前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
2、教育宣传
- 组织应通过内部通告、宣传手册、在线培训课程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员工对移动存储设备安全管理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通过以上移动存储设备管理规定标准的实施,组织能够有效管理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降低数据安全风险,保障组织的信息资产安全和业务的稳定发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