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鼻饲操作并发症及处理流程
鼻饲操作的常见并发症
(一)误吸
1、原因
- 鼻饲管移位:患者在翻身、活动过程中,鼻饲管可能会发生移位,使胃管末端进入食管或口腔,导致食物反流误吸。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胃潴留:当胃蠕动功能减弱,如老年人、昏迷患者等,胃内食物不能及时排空,鼻饲时注入的食物就会在胃内积聚,引起胃潴留,增加反流误吸的风险。
- 鼻饲速度过快、量过多:这会使胃内压力突然升高,超过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进而误吸入呼吸道。
2、临床表现
- 患者突然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肺部可闻及湿啰音,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
(二)腹泻
1、原因
- 鼻饲液的温度、浓度、速度不合适:鼻饲液温度过低可刺激肠道蠕动加快;浓度过高或速度过快会使肠道渗透压升高,水分进入肠腔,导致腹泻。
- 肠道感染:鼻饲过程中如果鼻饲液被污染,或者患者自身抵抗力低下,容易引起肠道感染,导致腹泻。
- 患者对鼻饲液不耐受:例如对某些营养成分过敏或不耐受,也会出现腹泻症状。
2、临床表现
- 患者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呈水样便,可伴有腹痛、腹胀等不适。
(三)鼻饲管堵塞
1、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鼻饲液中的残渣或药物沉淀:如果鼻饲液中含有未充分研磨的食物残渣,或者某些药物在鼻饲管内形成沉淀,就容易堵塞鼻饲管。
- 鼻饲管管径小:较细的鼻饲管更容易被堵塞,尤其是在长时间鼻饲的情况下。
- 冲管不及时或方法不当:没有按照规定时间冲管,或者冲管时压力不够、冲洗液量不足等,都可能导致鼻饲管堵塞。
2、临床表现
- 鼻饲时阻力增大,无法顺利注入鼻饲液,或者回抽时也有困难。
并发症的处理流程
(一)误吸的处理流程
1、立即停止鼻饲:一旦发现患者误吸,应马上停止鼻饲操作,防止更多的胃内容物进入呼吸道。
2、体位调整: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取头低脚高位,以利于胃内容物引流,减少误吸物进一步向肺部扩散。
3、清除呼吸道异物:如果患者口腔或鼻腔内有残留的反流物,应尽快用吸引器吸出,对于较深部的呼吸道异物,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气管内吸引。
4、吸氧及监测生命体征: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
5、通知医生并遵医嘱处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误吸的严重程度等,给予相应的治疗,如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操作。
(二)腹泻的处理流程
1、调整鼻饲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检查鼻饲液的温度、浓度和速度:将鼻饲液的温度调整到38 - 40℃,合适的温度可以减少对肠道的刺激,降低鼻饲液的浓度,遵循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原则逐步调整,减慢鼻饲速度,如从较快的速度调整为缓慢、匀速的鼻饲方式。
- 更换鼻饲液种类:如果怀疑患者对某种营养成分不耐受或过敏,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更换鼻饲液的种类。
2、留取标本送检:留取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常规检查、细菌培养等,以确定是否存在肠道感染,如果存在感染,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3、加强肛周护理:由于腹泻会刺激肛周皮肤,容易引起肛周皮肤破损、感染,应及时用温水清洗肛周,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可涂抹护臀霜等保护皮肤。
(三)鼻饲管堵塞的处理流程
1、初步检查与判断:首先检查鼻饲管是否有扭曲、受压等外在因素导致堵塞,如果是外在因素,调整鼻饲管位置后再尝试注入鼻饲液。
2、尝试冲管:用注射器抽取适量的温开水(一般为20 - 30ml),采用脉冲式的方法冲洗鼻饲管,如果堵塞较轻,通过冲管可能会疏通鼻饲管。
3、使用特殊方法:如果冲管无效,可以尝试用胰酶溶液或碳酸氢钠溶液浸泡鼻饲管,用5%碳酸氢钠溶液10 - 20ml注入鼻饲管内,保留30 - 60分钟后再用温开水冲洗。
4、重新置管:如果经过上述方法仍然无法疏通鼻饲管,应考虑重新置管,在重新置管前,要向患者或家属解释原因,取得同意后按照规范的鼻饲管置入操作流程进行重新置管。
通过对鼻饲操作并发症的了解以及掌握相应的处理流程,可以提高鼻饲操作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对患者健康的影响,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