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麻醉并发症的发生过程与处理策略》
一、引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椎管内麻醉包括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是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区域麻醉方法,虽然椎管内麻醉具有诸多优点,如操作相对简单、麻醉效果确切、对生理功能干扰较小等,但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及时识别这些并发症的发生过程并掌握正确的处理措施,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二、低血压
(一)发生过程
1、椎管内麻醉后,尤其是腰麻,由于交感神经被阻滞,血管扩张,导致外周血管阻力降低,阻滞平面以下的肌肉松弛,静脉回流减少。
2、如果患者术前存在血容量不足,如禁食禁水时间过长、术中失血等情况,会进一步加重低血压的发生。
(二)处理措施
1、快速补充血容量
- 静脉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晶体液如乳酸林格氏液,可快速补充细胞外液容量;胶体液如羟乙基淀粉,能较长时间维持血管内的容量。
2、调整患者体位
- 将患者下肢抬高,促进静脉回流,可采用头低脚高15 - 30度的体位,增加回心血量。
3、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 若补充血容量后血压仍不回升,可使用麻黄碱等血管收缩药物,麻黄碱可直接和间接激动肾上腺素受体,收缩外周血管,升高血压,一般每次5 - 10mg静脉注射。
三、呼吸抑制
(一)发生过程
1、高位椎管内麻醉时,特别是当阻滞平面达到胸段以上,肋间肌甚至膈肌的运动可能受到影响。
2、对于老年、体弱或存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由于其呼吸储备功能较差,更易发生呼吸抑制。
(二)处理措施
1、密切监测呼吸功能
- 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幅度和氧饱和度等指标,当发现呼吸有减慢或变浅趋势时,应高度警惕呼吸抑制的发生。
2、给予辅助呼吸
- 如果患者呼吸抑制较轻,可通过面罩给氧并辅助呼吸,增加氧气供应,维持正常的通气功能。
3、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 对于严重呼吸抑制,如呼吸频率显著减慢、氧饱和度持续下降的患者,应立即行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以确保患者的呼吸安全。
四、恶心呕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发生过程
1、低血压和脑缺氧
- 椎管内麻醉引起的低血压可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恶心呕吐,这是因为低血压时,脑组织灌注减少,缺氧刺激呕吐中枢。
2、迷走神经兴奋
- 手术操作牵拉内脏器官,可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反射性的恶心呕吐。
(二)处理措施
1、纠正低血压
- 按照上述低血压的处理方法,快速补充血容量、调整体位和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脑灌注。
2、应用止吐药物
- 可使用恩丹西酮、甲氧氯普胺等药物,恩丹西酮通过阻断5 - HT3受体发挥止吐作用,一般每次4mg静脉注射;甲氧氯普胺则具有促进胃肠蠕动和止吐的双重作用,每次10mg静脉注射。
3、暂停手术操作
- 当手术操作牵拉引起恶心呕吐时,可暂停手术操作,待患者症状缓解后再继续。
五、全脊髓麻醉
(一)发生过程
1、硬膜外麻醉时,如穿刺针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大量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可导致全脊髓麻醉。
2、这会迅速阻滞全部脊神经,包括交感、副交感和运动神经。
(二)处理措施
1、立即抢救
- 这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应立即停止注入局麻药。
2、维持呼吸循环功能
- 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保证患者的呼吸功能,快速补充血容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如去甲肾上腺素等,根据血压情况调整剂量。
3、严密监测
- 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氧饱和度等,直至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六、硬膜外血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发生过程
1、硬膜外穿刺过程中可能损伤硬膜外血管,尤其是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硬膜外血肿。
2、血肿形成后会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二)处理措施
1、早期识别
- 术后患者如果出现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神经功能异常表现,应高度怀疑硬膜外血肿。
2、影像学检查
- 尽快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以明确诊断。
3、手术治疗
- 一旦确诊为硬膜外血肿,应在8小时内进行手术减压,以避免神经功能永久性损伤。
七、神经损伤
(一)发生过程
1、穿刺针直接损伤神经,可能是由于穿刺技术不熟练,穿刺方向或深度不当。
2、局麻药的神经毒性作用,特别是当局麻药浓度过高、用量过大或在神经周围长时间积聚时。
(二)处理措施
1、立即停止操作或用药
- 当怀疑神经损伤时,应停止穿刺或停止注入局麻药。
2、给予神经营养药物
- 如甲钴胺等,甲钴胺可促进神经髓鞘的合成,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一般每次0.5mg口服,每日3次。
3、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 后期可进行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等,同时配合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八、结论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的发生过程各有特点,涉及到神经、心血管、呼吸等多个系统,麻醉医师在实施椎管内麻醉时,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凝血功能、是否存在基础疾病等,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麻醉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等情况,一旦发现并发症的迹象,应及时准确地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