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监控告警门限:设置、意义与解除限制的全面解析》
一、监控告警门限的含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监控告警门限是在监控系统中预先设定的一个临界值,当被监控的指标(如服务器的CPU使用率、网络流量、数据库的查询响应时间等)达到或者超过这个临界值时,监控系统就会触发告警机制,通知相关人员(如系统管理员、运维工程师等)。
对于服务器的CPU使用率,可能设定告警门限为80%,这意味着当CPU使用率持续达到或超过80%时,监控系统会判定服务器处于一种可能的异常状态(因为过高的CPU使用率可能导致系统响应变慢、服务中断等问题),然后发出告警,这一门限的设置是基于系统的正常运行需求、资源容量以及业务的可接受风险水平。
二、监控告警门限的合理设置
1、依据历史数据
- 收集被监控对象的历史性能数据是设置告警门限的重要基础,通过分析较长时间(例如数月甚至数年)的历史数据,可以确定指标的正常波动范围,对于一个业务应用的内存使用情况,从历史数据中可以发现其在业务高峰期的内存使用量平均为60%左右,最高可达70%,但很少超过75%,基于此,告警门限可以设置在80%左右,这样既考虑了正常的业务波动,又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内存压力问题。
2、考虑业务需求
- 不同的业务对资源的需求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不同,对于一个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金融交易系统,可能对网络延迟的容忍度非常低,即使网络延迟稍有增加(正常情况下网络延迟平均为10毫秒,可将告警门限设置为15毫秒),就可能影响交易的成功率和客户体验,所以需要设置相对较低的告警门限,而对于一个企业内部的文件共享系统,对网络延迟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告警门限可以设置得相对宽松一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硬件和软件资源限制
- 了解被监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限制对于设置告警门限至关重要,如果服务器的CPU核心数有限,当业务负载增长时,CPU使用率可能很快达到饱和,假设服务器有4个核心,根据业务模型分析,当CPU使用率达到70%(即2.8个核心处于忙碌状态)时,可能就会开始影响系统的响应速度,将CPU使用率的告警门限设置为70%是比较合理的,对于软件方面,如数据库管理系统有其自身的性能瓶颈,例如特定版本的数据库在并发查询数量达到一定值时性能会急剧下降,这个并发查询数量的临界值就可以作为告警门限的重要参考。
三、解除监控告警门限限制(如果误设或特殊需求下)
1、权限与流程
- 在大多数企业级监控系统中,解除告警门限限制不是随意进行的操作,通常需要特定的权限,例如只有系统管理员或者经过授权的运维人员才能操作,而且一般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如填写变更申请表,说明解除门限限制的原因(是因为之前设置错误,还是由于业务调整导致原门限不再适用等),经过相关部门(如运维部门主管、业务部门负责人等)审批后才能进行操作。
2、临时解除与永久解除
临时解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临时解除告警门限限制,在进行系统升级或者大规模数据迁移时,系统的指标可能会出现异常波动,但这种波动是预期内的,运维人员可以在操作开始前,通过监控系统的管理界面,选择临时调整或暂停相关告警门限的检查,这通常需要在操作记录中详细记录操作的开始时间、预计结束时间以及操作的具体内容等信息,以便后续审计和问题排查。
永久解除
- 如果是因为业务转型或者硬件升级等长期因素导致原有的告警门限不再适用,则需要进行永久解除并重新设置,首先要对新的业务需求或系统架构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新的合理门限范围,然后按照权限和流程,在监控系统中修改告警门限的设置,同时更新相关的文档(如运维手册、监控策略文档等),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知晓这一变更。
监控告警门限是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和业务正常开展的重要工具,合理设置告警门限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而解除限制也必须遵循严格的权限和流程,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