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第二代计算机网络:以通信子网为核心的网络时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后期,其主要特点是以通信子网为中心,这一时期的发展在计算机网络的演进历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通信子网的构建与结构
1、分层结构的引入
- 在第二代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子网采用了分层结构,这种分层结构有助于将复杂的网络通信功能分解为多个相对简单的层次,底层负责物理信号的传输,如在各种传输介质(如同轴电缆、双绞线等)上实现数据的电信号或光信号的传输,中间层则处理数据链路的相关功能,像数据帧的封装、差错检测和纠正等,高层则涉及网络层的路由选择等功能,这种分层结构使得网络的设计、实现和维护更加模块化,不同厂商可以专注于不同层次的设备开发,提高了网络构建的灵活性。
- 以ARPANET(阿帕网)为例,它是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典型代表,ARPANET的通信子网采用了分层的IMP(接口报文处理机)结构,IMP在网络中起到了关键的转接和通信控制作用,不同的IMP之间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形成了一个覆盖较大地理范围的通信子网。
2、多节点互联
- 通信子网将多个计算机节点连接在一起,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间接通信,这些节点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通过通信子网中的通信链路和交换设备进行数据的传输,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多样,包括星型、总线型和环型等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结构以一个中心节点为核心,其他节点与之相连,这种结构便于集中管理,但中心节点一旦出现故障可能会影响整个子网的通信,总线型拓扑结构中,所有节点共享一条通信总线,数据在总线上以广播的形式传输,这种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但存在总线争用和故障诊断困难等问题,环型拓扑结构则是节点依次连接成环,数据沿环单向传输,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且传输时延固定,但一个节点的故障可能会导致整个环网瘫痪。
- 这种多节点互联的通信子网使得计算机资源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在一个企业或科研机构内部,不同部门的计算机可以通过通信子网连接起来,共享数据、软件和硬件资源,研究人员可以从不同的计算机终端访问位于其他节点上的大型数据库或高性能计算设备,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二、数据传输与交换技术的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分组交换技术的兴起
-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分组交换技术,与第一代计算机网络中可能采用的电路交换技术不同,分组交换技术将数据分割成一个个较小的分组(Packet)进行传输,每个分组包含了源地址、目的地址、数据和控制信息等,分组交换技术具有高效、灵活的特点。
- 在分组交换网络中,数据分组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到达目的地,当网络中的某条链路出现拥塞或故障时,分组可以选择其他可用的路径进行传输,这种自适应的路由选择能力使得网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容错性,在ARPANET中,分组交换技术的应用使得网络能够在复杂的军事环境下稳定运行,即使部分网络节点或链路遭受破坏,数据仍然能够通过其他路径传输到目的地。
- 分组交换技术还提高了网络的资源利用率,由于多个分组可以共享通信链路的带宽,不像电路交换那样在通信过程中独占一条物理电路,所以在数据传输量不是很大的情况下,能够容纳更多的用户同时进行通信,这对于当时计算机网络用户数量逐渐增多、数据传输需求多样化的情况非常有利。
2、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增强
- 为了确保数据在通信子网中的准确传输,第二代计算机网络采用了多种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技术,在差错控制方面,采用了校验和、循环冗余校验(CRC)等方法,发送方在发送数据分组时,会根据数据内容计算出校验值并附加在分组上,接收方收到分组后重新计算校验值,与接收到的校验值进行比较,如果不一致则说明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了差错,需要请求发送方重新发送该分组。
- 流量控制技术则用于协调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当接收方的处理能力有限或者缓存空间不足时,会向发送方发送控制信号,要求发送方降低发送速率,以避免数据丢失,这种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增强措施使得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能够满足对数据准确性要求较高的应用需求,如军事指挥系统、科学研究中的数据传输等。
三、网络协议与标准化的初步探索
1、网络协议的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开始出现了一些网络协议,用于规范通信子网中节点之间的通信,这些协议定义了数据的格式、传输的规则、差错处理等方面的内容,ARPANET采用了网络控制协议(NCP),它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主机与IMP之间以及不同主机之间的通信,NCP规定了如何建立和拆除连接、如何进行数据传输和控制等功能。
- 网络协议的发展使得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能够在通信子网中协同工作,虽然当时的网络协议还比较简单,与现代复杂的网络协议体系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它为后来网络协议的进一步完善和标准化奠定了基础,不同的计算机系统和网络设备只要遵循相同的网络协议,就可以在通信子网中进行有效的通信,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
2、标准化的初步尝试
- 在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时期,人们开始意识到网络标准化的重要性,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不同的网络之间需要进行互联,这就要求有统一的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机构开始关注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问题,虽然在这一时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被广泛接受的国际标准,但已经开始了初步的探索。
- 这种标准化的尝试主要集中在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和基本框架方面,提出了分层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为后来著名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 - RM)的制定提供了思路,标准化的初步探索促进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交流和推广,使得更多的国家和组织能够参与到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和发展中来。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特点,在网络结构、数据传输、协议发展等多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为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标签: #资源共享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