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灾难恢复能力的七个等级:构建全面的业务连续性保障》
一、灾难恢复能力等级0:无异地备份
这一等级处于灾难恢复能力的最低层级,在这个等级下,组织没有建立异地备份的策略和设施,数据仅在本地进行存储,没有任何针对灾难情况的额外保护措施,一旦本地发生如火灾、洪水、地震等严重的自然灾害或者其他重大事故,如服务器机房被破坏等,数据将极有可能完全丢失,业务系统也将陷入瘫痪,无法恢复运行,一个小型的本地企业,仅仅依靠一台本地服务器存储所有业务数据,没有考虑到数据备份到其他地理位置的服务器或者存储介质上,当遭遇洪水淹没服务器机房时,企业多年积累的客户信息、订单记录等重要数据瞬间化为乌有,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损失,甚至可能直接倒闭。
二、灾难恢复能力等级1:数据备份系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等级1开始具备一定的灾难恢复能力,其核心是建立了数据备份系统,数据会按照一定的策略定期备份到本地的磁带、磁盘或者其他存储介质上,这种备份仍然局限于本地环境,虽然有备份,但在面临本地大规模灾难时,备份数据本身也可能遭受破坏,若本地发生火灾,即使备份数据存储在另一个房间的磁带库中,也可能因为火灾蔓延或者消防措施(如水浸)而损坏,从业务恢复的角度来看,仅仅有数据备份并不能直接实现业务系统的快速恢复,还需要重新构建系统环境,安装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这个过程可能非常漫长,会导致业务长时间中断,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
三、灾难恢复能力等级2:备用场地支持
此等级在等级1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除了数据备份外,组织还具备了备用场地支持,备用场地可能是在本地的另一个建筑内或者相对较近的区域,当主场地发生灾难时,可以将备份数据迁移到备用场地,并且在备用场地开始进行系统的恢复工作,不过,备用场地的设备可能并不完全等同于主场地,在恢复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兼容性等问题,备用场地的服务器性能可能稍低,网络带宽也可能有限,这会影响业务系统恢复后的运行效率,从主场地到备用场地的数据传输和系统搭建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业务中断时间仍然较长。
四、灾难恢复能力等级3:电子传输和部分设备支持
等级3的灾难恢复能力有了质的提升,组织采用电子传输的方式将数据备份到异地的备份中心,这种电子传输方式能够更及时地更新备份数据,减少数据丢失的风险,在备用场地配备了部分关键设备,这些设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业务系统的恢复进程,一些核心的服务器和网络设备已经预先安装在备用场地,当灾难发生时,通过电子传输过来的数据可以更快地在这些设备上进行恢复操作,备用场地的设备可能仍然不足以完全满足业务的所有需求,可能还需要临时调配一些资源,并且整个业务系统的恢复仍然需要人工干预和一定的时间来进行配置和调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五、灾难恢复能力等级4:电子传输及完整设备支持
在这个等级,组织不仅实现了数据的电子传输到异地备份中心,而且备用场地配备了完整的、与主场地基本相同的设备,这意味着在灾难发生时,只要将数据传输到备用场地,就可以迅速启动业务系统的恢复操作,减少了因设备差异而导致的恢复时间延迟,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如果达到等级4的灾难恢复能力,当主数据中心遭受攻击或者自然灾害时,其在异地的数据中心能够迅速利用完整的设备和传输过来的数据恢复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行,包括客户的存款、取款、转账等业务,大大降低了对客户的影响,不过,虽然设备完整,但在切换到备用场地运行时,可能还需要进行一些少量的人工调整和测试,以确保业务的完全正常运行。
六、灾难恢复能力等级5:实时数据传输及完整设备支持
等级5的灾难恢复能力强调实时数据传输,组织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同步复制等,将主场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异地备份中心,这使得异地备份中心的数据几乎与主场地的数据保持同步,再加上完整的设备支持,一旦主场地发生灾难,业务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切换到备用场地运行,几乎可以实现无缝切换,业务中断时间被压缩到非常短的时间范围内,一些大型的电商平台,如果达到等级5的灾难恢复能力,在主数据中心出现故障时,用户几乎感觉不到服务的中断,因为异地数据中心能够立即接管业务,继续处理订单、商品查询等业务操作。
七、灾难恢复能力等级6:零数据丢失及自动切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这是灾难恢复能力的最高等级,在等级6下,不仅实现了实时数据传输以确保零数据丢失,而且整个灾难恢复过程是自动化的,当主场地出现任何可能影响业务运行的状况时,系统能够自动检测并立即切换到异地备份中心运行,无需人工干预,这对于那些对业务连续性要求极高的行业,如金融交易、航空航天控制等领域至关重要,证券交易所的交易系统,如果达到等级6的灾难恢复能力,无论主交易系统遇到何种故障或者灾难,交易数据不会丢失,并且交易操作能够自动切换到备份系统上继续进行,保障了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不同的灾难恢复能力等级为组织提供了不同程度的业务连续性保障,组织应该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灾难恢复能力等级来构建自己的灾难恢复体系,以应对可能面临的各种灾难情况。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