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供应商资源池:打造企业供应链的坚实后盾》
一、引言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对其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供应商资源池的建立则是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一个精心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供应商资源池能够为企业提供稳定的物资供应、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降低成本以及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
二、供应商资源规划
(一)明确需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企业首先要对自身的业务需求进行深入分析,这包括确定所需采购的物资或服务的种类、数量、质量要求、交付时间等,一家制造型企业需要明确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如钢材的规格、质量等级,以及零部件的精度要求等,对于服务类需求,如物流服务的配送范围、时效性等也要有清晰的界定,只有明确了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寻找和筛选供应商。
(二)分类与分层
1、分类
根据物资或服务的性质对供应商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设备供应商、服务供应商(如物流、咨询、售后等)等,不同类型的供应商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管理重点,原材料供应商的供应稳定性和价格波动对企业成本影响较大;而服务供应商则更注重服务质量和响应速度。
2、分层
按照供应商的重要性、供应能力、质量水平等因素对供应商进行分层,可以分为核心供应商、重要供应商和一般供应商,核心供应商通常是那些与企业长期合作、供应关键物资或服务、具有高度战略协同性的供应商,企业会与核心供应商建立深度的合作关系,如共同研发、信息共享等;重要供应商对企业运营也有较大影响;一般供应商则提供相对次要的物资或服务。
(三)评估标准制定
1、质量标准
质量是选择供应商的首要标准,企业要制定详细的质量评估指标,如产品合格率、质量体系认证情况等,对于原材料供应商,要确保原材料符合企业生产的质量要求,避免因原材料质量问题导致产品缺陷,对于服务供应商,要评估其服务流程的规范性和服务结果的满意度。
2、成本标准
成本不仅仅是指采购价格,还包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等综合成本,企业要通过成本分析,寻找具有成本优势的供应商,虽然某个供应商的产品价格稍高,但其位于企业附近,运输成本低,且交货期稳定,能够减少企业的库存成本,综合来看可能是更优的选择。
3、供应能力
评估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库存水平、交付及时性等,供应商应具备满足企业需求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并且能够按照约定的时间和数量进行交付,在面对市场波动或企业订单增加时,供应商要有一定的弹性供应能力。
4、创新能力
在一些行业,供应商的创新能力也很重要,电子行业的供应商如果能够不断推出新的技术和产品,将有助于企业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企业可以考察供应商的研发投入、新产品推出速度等指标。
5、社会责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随着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企业也应将供应商的社会责任纳入评估标准,包括供应商的环保措施、劳动用工规范等,选择具有良好社会责任的供应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
三、供应商资源池的建立过程
(一)供应商寻找
1、多种渠道搜索
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寻找供应商,传统的渠道包括参加行业展会、查阅行业名录、通过同行推荐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利用在线采购平台、企业官网等网络资源也能够发现大量的潜在供应商,在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上,企业可以找到众多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并获取其基本信息和产品信息。
2、初步筛选
根据企业制定的分类、分层标准和评估标准,对找到的供应商进行初步筛选,剔除那些明显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如供应范围不匹配、没有基本质量认证的供应商等,初步筛选可以大大减少后续评估的工作量。
(二)供应商评估
1、实地考察
对于初步筛选后的供应商,企业应进行实地考察,实地考察能够直观地了解供应商的生产环境、设备状况、管理水平等,在考察过程中,企业可以查看供应商的生产流程是否规范、质量控制措施是否到位、员工的工作状态等,在考察一家食品原材料供应商时,要检查其生产车间的卫生条件、原材料储存环境等。
2、样品测试
对于提供产品的供应商,要求提供样品进行测试,测试样品的质量是否符合企业的要求,一家服装企业在选择面料供应商时,要对供应商提供的面料样品进行颜色牢度、手感、强度等多项测试。
3、商务谈判
在确定供应商的供应能力和产品质量基本符合要求后,进行商务谈判,商务谈判的内容包括采购价格、付款方式、交货期、合同条款等,企业要在谈判中争取有利的条件,同时也要确保供应商有合理的利润空间,以维持长期合作关系。
(三)供应商入池
经过评估和谈判后,符合要求的供应商正式进入供应商资源池,企业要对入池的供应商进行信息登记,包括供应商的基本信息、供应产品或服务信息、评估结果、合作条款等,要为每个供应商建立档案,以便后续的管理和跟踪。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四、供应商资源池的管理与维护
(一)定期评估
企业要定期对供应商资源池中的供应商进行重新评估,评估周期可以根据供应商的重要性和供应物资或服务的特点来确定,对于核心供应商可以每年评估一次,对于一般供应商可以每两年评估一次,评估内容包括供应商的绩效表现(如质量、成本、交付等方面的指标完成情况)、市场变化对供应商的影响等,如果供应商的绩效不达标或出现重大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如要求供应商整改或淘汰出池。
(二)供应商关系管理
1、建立沟通机制
与供应商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包括定期的会议、信息共享平台等,通过沟通,企业可以及时向供应商反馈需求变化、质量问题等信息;供应商也可以向企业通报自身的生产计划调整、新产品推出等情况,企业可以每月与核心供应商召开一次会议,共同商讨合作中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计划。
2、激励措施
制定激励措施,鼓励供应商提高绩效,激励措施可以包括订单奖励(对于表现优秀的供应商给予更多的订单份额)、价格激励(在一定条件下给予更优惠的采购价格)等,对于表现不佳的供应商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如减少订单、延迟付款等。
3、合作拓展
在合适的情况下,与供应商开展合作拓展,与供应商共同进行研发项目,利用供应商的技术优势开发新产品;或者与供应商合作进行成本优化项目,共同降低供应链成本。
(三)供应商资源池的动态调整
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市场环境的变化,供应商资源池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当企业进入新的业务领域时,需要寻找新的供应商;当市场上出现更优质、更具性价比的供应商时,要考虑将其纳入资源池;而对于那些不再符合企业需求或者绩效持续低下的供应商,则要及时淘汰出池。
五、结论
供应商资源池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进行精心的规划、严格的评估和有效的管理,通过建立供应商资源池,企业能够优化供应链,提高供应的稳定性、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在未来,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对供应链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供应商资源池的建立和管理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