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告警信息缺陷的分类及深入剖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告警信息不准确类
(一)误告警
1、数据波动误判
- 在监控系统中,数据的正常波动可能被误判为异常情况从而触发告警,网络流量在某些特定时段(如业务高峰期)会有自然的上升和下降,如果监控系统设置的阈值不够灵活,仅仅基于简单的固定数值来判断,当流量在正常高峰时段达到或超过设定阈值时,就会发出误告警,这种误告警会让运维人员浪费时间去排查不存在的问题,降低工作效率。
- 对于服务器的CPU使用率,在系统进行常规的系统更新、杀毒软件扫描等操作时,使用率会短暂升高,如果监控告警系统没有将这些常规操作的影响考虑进去,就容易把这种正常的使用率波动判定为CPU过载等异常情况而告警。
2、关联关系误判
- 许多监控指标之间存在复杂的关联关系,告警系统可能错误地理解了这些关系,在一个包含多个服务组件的系统中,服务A的某些操作可能会导致服务B的特定指标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正常的业务逻辑结果,告警系统如果没有准确识别这种关联,可能会将服务B指标的正常变化视为异常并告警。
- 以电商系统为例,订单处理服务在处理大量订单时会向库存管理服务发送大量请求,这可能会使库存管理服务的数据库连接数瞬间增加,如果告警系统不了解这一业务流程中的关联,就可能误把库存管理服务数据库连接数的正常增加当作数据库连接异常而告警。
(二)漏告警
1、监控范围缺失
- 随着信息技术系统的不断发展和扩展,新的业务功能和组件不断增加,如果监控系统没有及时更新监控范围,就可能出现漏告警的情况,企业新上线了一个微服务架构中的某个微服务,但是监控系统没有将这个新的微服务纳入监控范围,当这个微服务出现故障,如内存泄漏或者响应时间过长等问题时,监控系统不会发出告警,这会导致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对整个业务系统的运行产生严重影响。
2、复杂故障检测漏洞
- 对于一些复杂的、涉及多个层面故障组合的情况,现有的监控告警系统可能存在检测漏洞,在一个分布式系统中,当网络延迟、服务器硬件故障和软件中的一个隐藏Bug同时发生时,可能会导致系统性能严重下降,但如果监控系统只是分别对网络、硬件和软件的单一指标进行监控,而没有综合分析这些因素的协同影响,就可能无法准确检测到这种复杂的故障情况,从而漏发告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告警信息不完整类
(一)缺乏上下文信息
1、故障现象描述简单
- 很多告警信息仅仅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故障提示,如“服务器内存使用率过高”,这样的告警没有提供足够的上下文信息,运维人员不知道是哪个具体的进程或者服务导致了内存使用率过高,是数据库服务突然占用大量内存?还是某个新部署的应用程序存在内存泄漏?没有这些详细信息,运维人员在排查问题时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收集相关信息,增加了故障排除的难度和时间成本。
2、缺少业务关联信息
- 对于企业级的业务系统,告警信息如果没有与业务关联起来,会让运维人员难以判断故障的严重程度对业务的影响,一个告警提示某个服务器的磁盘I/O使用率高,但没有说明这个服务器是用于存储关键业务数据(如订单数据)还是仅仅用于备份等不太重要的任务,如果是前者,那么运维人员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如果是后者,可能可以安排在业务低峰期再处理。
(二)缺少解决方案建议
1、纯告警无引导
- 大多数告警信息只是告诉运维人员有问题存在,但没有给出任何关于如何解决问题的建议,当运维人员收到“数据库连接数已满”的告警时,他们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查找可能导致连接数已满的原因,如是否是数据库配置不当、是否有恶意攻击或者是应用程序中的数据库连接没有正确释放等,如果告警信息能够提供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或者排查方向,如“检查数据库最大连接数配置是否合理”或者“查看最近是否有新的应用程序版本更新可能影响数据库连接释放”,将大大提高运维人员的故障处理效率。
2、缺乏应对优先级提示
- 在一个包含众多监控项的复杂系统中,同时可能会收到多个告警信息,如果告警信息没有给出应对这些告警的优先级提示,运维人员可能会盲目地按照告警接收的顺序或者自己的主观判断来处理问题,但实际上,有些告警可能会对业务产生更严重的影响,需要优先处理,一个涉及到核心业务交易处理模块的故障告警应该比一个辅助日志记录模块的告警优先级更高,但如果告警信息没有体现这一点,就可能导致运维人员先处理了不重要的问题,而延误了对关键问题的处理。
三、告警信息时效性类
(一)告警延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数据采集与处理延迟
- 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频率和处理速度会影响告警的时效性,如果数据采集间隔过长,当故障发生时,可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被采集到数据并触发告警,对于一个实时性要求很高的金融交易系统,每一秒的交易数据都非常关键,如果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间隔为5分钟,那么当系统在这5分钟内发生交易故障时,就会有长达5分钟的告警延迟,这种延迟可能会导致大量的交易失败或者数据错误,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 数据采集到后,还需要经过处理才能判断是否触发告警,如果处理算法复杂且效率低下,也会导致告警延迟,对于大规模的日志数据进行复杂的模式匹配来判断是否存在安全漏洞告警,如果处理算法没有进行优化,大量的日志数据堆积在处理队列中,就会造成告警的延迟。
2、网络传输延迟
- 在分布式监控系统中,监控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进行分析和告警触发,如果网络带宽不足或者网络存在拥塞情况,就会导致数据传输延迟,从而影响告警的及时性,在一个跨地域的企业网络中,分支机构的服务器监控数据需要通过广域网传输到总部的监控中心,如果广域网出现拥塞,可能会使监控数据传输延迟数秒甚至数分钟,导致告警不能及时发出。
(二)告警持续时间不合理
1、持续告警干扰
- 有些告警会持续不断地发送,即使运维人员已经知晓并正在处理相关问题,当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告警系统会持续发送“服务器不可用”的告警,这种持续的告警会对运维人员造成干扰,影响他们对其他告警信息的关注和处理,持续的告警可能会淹没其他重要的新告警信息,导致运维人员错过一些关键的故障信息。
2、告警过早停止
- 与持续告警相反,有些告警可能会过早停止,当故障还没有完全解决时,告警系统就停止发送告警,一个网络连接故障,经过初步修复后,网络暂时恢复了连接,但是网络仍然不稳定,存在间歇性中断的风险,如果告警系统在网络暂时恢复连接后就停止告警,运维人员可能会认为问题已经完全解决,从而忽略了对网络的进一步检查和修复,导致后续可能出现更严重的网络故障。
通过对监控告警信息缺陷的这些分类分析,可以看出在构建和优化监控告警系统时,需要从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等多方面进行考量,以提高告警信息的质量,从而更好地保障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