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安全审计报告三级等保对数据库的要求解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库在各个领域中存储着大量关键信息,在信息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依据三级等保标准对数据库进行安全审计成为保障数据安全的关键环节,三级等保是对非银行机构的重要信息系统进行的一种较高等级的安全保护要求,其对数据库的要求涵盖多个层面,旨在确保数据库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数据库身份认证要求
(一)多因素身份认证
在三级等保要求下,数据库应支持多因素身份认证,仅依靠传统的用户名和密码组合已不足以保障安全,多因素认证可以包括密码、数字证书、动态口令等多种方式的组合,用户登录数据库时,除输入密码外,还需要输入动态口令,该动态口令可以由专门的动态口令生成器产生,且每隔一定时间(如60秒)就会更新,这一要求能够有效防止因密码泄露导致的非法登录,大大提高了数据库访问的安全性。
(二)身份标识与鉴别
数据库必须为每个用户分配唯一的身份标识,并对其进行严格的鉴别,身份标识应具备唯一性、不可篡改性,在用户创建账号时,系统要对身份信息进行严格的验证,如通过与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系统或身份认证平台进行数据交互验证,鉴别过程中,不仅要验证用户输入的账号密码是否正确,还要检查该账号是否处于合法状态,例如是否已被冻结、是否已过期等。
数据库访问控制要求
(一)细粒度访问控制
三级等保要求数据库实现细粒度的访问控制,这意味着要能够根据用户的角色、权限级别、数据敏感度等多方面因素精确地控制用户对数据库资源的访问,在一个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不同部门的员工对数据的访问需求不同,财务部门的员工可以访问财务相关数据,但不能修改销售部门的数据;而销售部门的员工只能查看和更新与销售业务相关的数据,这种细粒度的访问控制可以通过数据库的权限管理机制来实现,如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模型。
(二)访问权限管理
数据库管理员要能够方便、有效地管理用户的访问权限,权限的分配应该遵循最小权限原则,即只给予用户完成其工作任务所必需的最小权限,对于一个只需要查询订单数据的客服人员,就不应给予其修改订单数据的权限,访问权限的变更要有严格的审批流程,任何权限的提升或降低都要经过相关负责人的审核和批准,并且要有详细的权限变更记录,以便日后审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库加密要求
(一)数据存储加密
数据库中的敏感数据在存储时必须进行加密,这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的密码、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重要信息,加密算法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加密算法,如AES(高级加密标准)等,以用户密码为例,当用户注册账号并设置密码时,密码在存入数据库之前要经过加密处理,这样即使数据库数据被非法获取,攻击者也无法直接获取到用户的原始密码。
(二)数据传输加密
在数据库与外部系统或客户端进行数据传输时,要采用加密传输协议,如SSL/TLS协议,当用户通过Web应用程序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时,从Web服务器到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要进行加密,这可以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数据库安全审计要求
(一)审计功能开启
数据库必须开启审计功能,对数据库的各种操作进行记录,这些操作包括用户的登录、查询、插入、删除、修改等操作,当一个用户对数据库中的某张表进行了数据修改操作时,数据库审计系统要记录下操作的时间、用户账号、操作的具体内容(如修改了哪些字段的值)等信息。
(二)审计日志存储与保护
审计日志要进行安全存储,防止被篡改或删除,日志的存储应满足一定的保存期限要求,一般不少于6个月,要对审计日志的访问进行严格控制,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如安全审计人员)才能查看审计日志,为了防止日志存储设备故障导致日志丢失,还应采用冗余存储技术,如RAID磁盘阵列或异地备份等方式。
数据库可用性要求
(一)备份与恢复策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库要制定完善的备份与恢复策略,备份的频率要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变更频率来确定,对于关键业务数据可能需要每天进行多次备份,备份数据要进行完整性验证,确保备份的数据是可用的,在发生故障时,如硬件故障、软件故障或人为误操作导致数据丢失时,能够快速地从备份中恢复数据,恢复时间目标(RTO)和恢复点目标(RPO)要符合企业的业务需求,对于一些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业务,RTO可能要求在几分钟内,RPO可能要求数据丢失不超过几分钟的数据量。
(二)高可用性架构
为了确保数据库的可用性,应采用高可用性架构,常见的高可用性架构包括主从复制、集群等方式,在主从复制架构中,主数据库负责处理所有的写操作,从数据库实时同步主数据库的数据,并处理读操作,当主数据库出现故障时,从数据库可以迅速切换为主数据库,继续提供服务,在集群架构中,多个数据库节点协同工作,共同提供服务,当其中一个节点出现故障时,其他节点可以分担其工作负载,保证数据库的正常运行。
数据库安全管理要求
(一)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人员安全管理、设备安全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对于数据库管理员要进行严格的背景审查,签订保密协议;对于数据库服务器所在的机房要制定严格的出入管理制度,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对于数据库中的数据要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度采取不同的安全保护措施。
(二)安全培训与意识教育
要对涉及数据库操作的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培训内容包括数据库安全知识、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意识培养等方面,通过培训,使员工了解数据库安全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员工要了解如何避免SQL注入攻击,如何正确设置数据库账号的权限等。
安全审计报告三级等保对数据库提出了全面而严格的要求,涵盖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加密、安全审计、可用性和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企业要想满足三级等保要求,必须在数据库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等各个环节中,严格遵循这些要求,不断提高数据库的安全防护能力,以保障企业的核心数据资产安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