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废钢资源化利用率低对采购决策的影响及背后成因》
一、引言
在当今资源循环利用备受关注的时代,废钢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循环利用资源,其资源化利用率却处于较低水平,这一现象不仅对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对于废钢采购的决策,本文将深入探讨废钢资源化利用率低的原因以及为何这种低利用率会导致不能轻易采购废钢的情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废钢资源化利用率低的原因
1、回收体系不完善
- 我国废钢回收行业存在众多小型回收企业,这些企业布局分散,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它们往往各自为政,在回收废钢时没有规范的流程和标准,在一些农村和偏远地区,个体回收者仅仅凭借简单的工具和简陋的场地进行回收,导致废钢在收集过程中就混入了大量杂质,如泥土、塑料、橡胶等,这些杂质的混入增加了后续处理的难度,降低了废钢的质量,从而影响了资源化利用率。
- 回收网络覆盖不全面也是一个关键问题,虽然城市中有一定的废品回收站点,但在一些新兴的工业园区、大型建设项目周边,废钢回收的渠道并不畅通,很多时候,企业产生的废钢无法及时、有效地被回收,只能被当作普通垃圾处理或者闲置堆积,这就造成了大量废钢资源的浪费。
2、分类不精准
- 废钢的种类繁多,包括建筑废钢、机械废钢、汽车废钢等,在实际的回收过程中,分类工作做得不够细致,由于缺乏专业的分类设备和人员培训,不同类型、不同质量的废钢常常被混在一起,将高合金钢和普通碳素钢混装,在后续的熔炼过程中,就会因为合金元素的差异而影响钢材的质量,导致生产出的再生钢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这种分类不精准的情况,使得废钢在再加工利用时需要更多的处理工序,增加了成本,也降低了整体的资源化利用率。
3、加工技术有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废钢的加工处理技术相对滞后,目前,很多小型废钢加工企业的设备陈旧,只能进行简单的切割、打包等初级加工,对于一些复杂的废钢制品,如废旧汽车发动机、大型废旧机械部件等,缺乏有效的拆解和再加工技术,废旧汽车发动机中的一些精密部件如果不能妥善拆解和再利用,就只能当作普通废钢处理,无法充分发挥其价值,现有的加工技术在去除废钢表面的涂层、锈蚀等方面也存在不足,这也影响了废钢的质量和再利用效率。
4、市场需求不稳定
- 再生钢材在市场上的认可度和需求存在波动,由于部分用户对再生钢材的质量存在疑虑,更倾向于使用原生钢材,在建筑行业,一些大型工程对钢材的质量要求极高,往往会指定使用原生钢材,这就限制了再生钢材的市场份额,当再生钢材的市场需求不稳定时,废钢加工企业就缺乏足够的动力去提高资源化利用率,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期间,建筑钢材需求下降,废钢加工企业的订单减少,它们可能会减少在提高废钢处理技术和质量方面的投入,从而导致废钢资源化利用率难以提升。
三、低利用率对废钢采购的影响
1、质量风险
- 由于废钢资源化利用率低,采购到的废钢质量难以保证,如前面所述,回收体系不完善和分类不精准会导致废钢中杂质含量高、合金成分混乱等问题,对于采购企业来说,如果将这样质量不稳定的废钢投入生产,会对生产设备造成损害,在炼钢过程中,过多的杂质可能会堵塞炉口、损坏炉衬,增加设备的维修成本,生产出来的钢材产品质量也会参差不齐,可能无法达到相关的质量标准,从而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2、成本考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低利用率意味着在废钢处理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投入才能将其转化为可用的资源,从采购角度来看,企业如果采购低利用率的废钢,可能会面临更高的加工成本,需要对废钢进行额外的筛选、除杂和分类处理;由于再生钢材质量不稳定,可能需要更多的质量检测和控制环节,这些额外的成本会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使得采购废钢变得不经济,一家钢铁企业如果采购了大量需要复杂处理的低利用率废钢,可能会发现其加工成本甚至高于直接使用原生铁矿石生产钢材的成本。
3、供应稳定性
- 废钢资源化利用率低还会影响其供应的稳定性,由于回收和处理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废钢的供应量难以准确预测和保证,对于依赖废钢作为原材料的企业来说,不稳定的供应可能会导致生产中断,一家小型的特种钢生产企业,其生产工艺依赖于特定类型的废钢,如果由于废钢资源化利用率低导致这种废钢的供应时断时续,企业就无法维持正常的生产计划,可能会面临订单违约等风险。
四、结论
废钢资源化利用率低是由回收体系、分类、加工技术和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低利用率给废钢采购带来了质量风险、成本上升和供应不稳定等诸多问题,要提高废钢的资源化利用率并促进废钢的合理采购,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对废钢回收行业的规范和引导,完善回收体系;企业要加大在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方面的投入,提高分类和加工水平;社会也应提高对再生钢材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以推动废钢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