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事故类型全解析:多类隐患下的安全警钟》
一、高处坠落事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在建筑行业中,高处坠落事故是最为常见的事故类型之一,无论是多层建筑还是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工人在高处作业时面临诸多风险,在建筑物的外立面粉刷、幕墙安装、屋顶施工等作业环节,一旦防护设施不到位,如脚手架搭建不规范,踏板有孔洞、松动,或者安全网破损、未按规定设置等,就极易发生坠落事故。
工人自身的安全意识淡薄也会导致此类事故,有些工人为了图方便,不系安全带或者不正确使用安全带,在进行高处移动作业时失去保护,在一些特殊天气条件下,如强风天气,高处作业的危险性会成倍增加,如果没有及时停止作业或者采取额外的加固防护措施,也可能被吹落。
二、物体打击事故
建筑施工现场物料众多,交叉作业频繁,这就为物体打击事故埋下了隐患,塔式起重机在吊运建筑材料时,如果起吊的物品绑扎不牢固,在起吊过程中就可能发生散落,击中下方的施工人员,还有,在建筑物主体施工过程中,上层作业面的工具、物料如果放置不当,一旦坠落,就会对下方人员造成伤害。
在拆除脚手架时,如果没有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操作,先拆除了支撑结构,导致杆件等部件掉落,也会引发物体打击事故,施工现场的人员流动较大,在没有足够的安全警示标识的情况下,工人可能进入到有物体坠落风险的区域,增加了遭受物体打击的可能性。
三、坍塌事故
坍塌事故在建筑行业中往往具有较大的破坏力,模板支撑体系坍塌是较为常见的情况,如果模板支撑的设计不合理,如立杆间距过大、水平杆缺失、剪刀撑设置不足等,在承受混凝土浇筑时的重量和施工荷载时,就容易发生失稳坍塌。
深基坑工程也存在坍塌风险,当基坑支护结构选型不当,如在软土地层中采用不适合的支护方式,或者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没有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分层分段开挖,超挖现象严重,同时降水措施不到位,导致坑壁土体失稳,就可能引发基坑坍塌,建筑的墙体、屋顶等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工艺不符合要求,如砌体墙砌筑时砂浆不饱满、墙体垂直度偏差过大,或者钢结构屋顶的构件连接不牢固等,也可能发生局部坍塌事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四、触电事故
随着建筑施工中电气设备的广泛使用,触电事故的风险不容忽视,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线路如果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敷设,如电线拖地、未采用绝缘保护管等,容易被车辆碾压或者人员踩踏而破损,导致漏电。
电气设备的安装和使用不符合标准也是引发触电事故的因素,配电箱内的电器元件损坏未及时更换,漏电保护器失效,或者施工人员在操作电动工具时,未使用合格的绝缘手套和胶鞋等防护用品,在潮湿的环境下作业时就极易触电,在建筑施工现场,存在很多不同工种交叉作业的情况,有时非电工人员违规进行电气作业,对电气系统缺乏足够的了解,也容易引发触电事故。
五、机械伤害事故
建筑施工中使用大量的机械设备,如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混凝土搅拌机等,这些设备如果缺乏有效的安全防护装置或者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就会导致机械伤害事故。
以塔式起重机为例,其回转、变幅、起升等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如果操作人员没有注意周围的人员和障碍物,就可能将在起重臂下或者回转半径内的人员卷入或撞击,施工升降机的轿厢在升降过程中,如果防坠安全器失效,或者层门未关闭就启动运行,可能导致轿厢坠落或者人员从轿厢内坠落,混凝土搅拌机在运转时,如果操作人员违规伸手清理搅拌筒内的物料,就会被搅拌叶片绞伤。
六、火灾事故
建筑施工现场存在多种火灾隐患,施工现场的临时建筑大多采用易燃材料搭建,如果电气线路发生短路或者工人在临时建筑内违规使用明火,如吸烟、使用大功率电器等,很容易引发火灾。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建筑材料中的一些易燃物质,如木材、保温材料等,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善,遇到明火或者高温热源就会起火,在焊接、切割等动火作业过程中,如果没有办理动火审批手续,未采取防火措施,如配备灭火器材、设置防火隔离带等,也极易引发火灾事故,一旦施工现场发生火灾,由于场地狭窄、消防通道不畅、消防设施不完善等原因,火势往往难以控制,容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七、中毒和窒息事故
在建筑施工中,特别是在一些地下工程、有限空间作业时,中毒和窒息事故时有发生,在污水管道、化粪池等有限空间内进行清淤、维修作业时,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通风置换,内部积聚的有毒有害气体,如硫化氢、一氧化碳等,会使进入作业的人员中毒。
在建筑装饰装修过程中,使用的一些涂料、胶粘剂等材料可能含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如果在通风不良的室内环境中大量使用,也会对施工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在进入一些长期封闭的空间作业时,如果没有进行气体检测和安全评估,盲目进入,也可能因缺氧而窒息。
建筑行业的事故类型多样,每一种事故类型背后都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因素,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建筑企业必须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完善安全防护设施,从而确保建筑施工过程的安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