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深入解析持续集成与持续交付:差异与联系》
一、持续集成(Continuous Integration,CI)
(一)定义与概念
持续集成是一种软件开发实践,要求开发人员频繁地将代码集成到共享的代码库中,通常每天至少集成一次,每次集成都会触发自动化的构建和测试流程,以尽早发现集成错误,在一个开发团队中,不同的开发人员负责不同的模块开发,当开发人员A完成了某个功能模块的代码编写后,他就会将代码提交到代码仓库,这个提交动作会自动触发构建工具,如Maven或Gradle对整个项目进行重新构建。
(二)工作流程
1、代码提交
- 开发人员在本地开发环境中编写代码,完成一个小的功能单元或者修复一个缺陷后,将代码提交到版本控制系统(如Git)的共享代码库中。
2、自动化构建
- 提交操作触发构建服务器(如Jenkins、Travis CI等)上的构建脚本,构建脚本会获取最新的代码,下载依赖项,编译源代码(如果是编译型语言),将代码打包成可执行文件或者库文件等。
3、自动化测试
- 构建成功后,紧接着运行自动化测试套件,测试套件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等,单元测试用于测试单个函数或者类的功能是否正确,集成测试则测试不同模块之间的交互是否正常,在一个Web应用开发中,单元测试可能会测试某个服务层的业务逻辑方法,而集成测试会测试Web层与服务层之间的数据交互,如果测试失败,构建服务器会通知开发人员,开发人员需要尽快修复问题并重新提交代码。
(三)目的与优势
1、尽早发现问题
- 通过频繁的集成和自动化测试,能够在问题还比较小的时候就发现并解决,而不是等到项目后期,众多代码集成在一起时才发现大量的集成问题,在一个大型项目中,如果没有持续集成,到项目末期可能会出现大量模块之间的接口不匹配、数据传递错误等问题,修复成本极高。
2、提高代码质量
- 由于每次提交都需要通过测试,开发人员会更加注重编写可测试的代码,并且会积极修复测试中发现的问题,从而提高整体代码质量。
3、促进团队协作
- 开发人员需要频繁地将代码集成到共享库中,这就要求他们之间更好地沟通和协调,避免代码冲突等问题。
二、持续交付(Continuous Delivery,CD)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定义与概念
持续交付是在持续集成的基础上,将经过测试的代码自动部署到类生产环境(如预发布环境、测试环境等),确保软件可以随时被发布到生产环境,它强调的是软件发布过程的自动化和可重复性,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开发团队完成了一个新功能的开发和测试后,持续交付系统能够自动将这个功能部署到预发布环境,供测试人员和业务人员进行最后的验收测试。
(二)工作流程
1、持续集成基础
- 持续交付的工作流程建立在持续集成之上,首先要完成代码的集成、构建和测试等步骤,确保代码的基本质量。
2、部署到类生产环境
- 当代码通过了持续集成中的测试后,自动化的部署工具(如Ansible、Docker等)会将代码部署到类生产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以进行更全面的测试,如用户验收测试、性能测试等,在一个电商应用的开发中,将新功能部署到预发布环境后,测试人员可以模拟真实用户的操作流程,检查新功能是否符合业务需求,同时性能测试工具可以检测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的响应情况。
3、发布准备
- 在类生产环境测试通过后,软件已经具备了发布到生产环境的条件,持续交付系统会准备好发布所需的一切,如更新版本号、生成发布说明等,虽然软件已经可以随时发布到生产环境,但发布决策通常由业务部门或者相关负责人根据业务需求、市场情况等因素做出。
(三)目的与优势
1、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 企业可以更快速地将新功能或者改进推向市场,一家在线旅游公司发现竞争对手推出了一种新的旅游预订功能,通过持续交付,他们可以快速开发类似功能并将其部署到生产环境,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2、降低发布风险
- 由于在类生产环境中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并且发布过程是自动化和可重复的,所以发布到生产环境时的风险大大降低,在金融行业,软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持续交付通过多次在类生产环境的测试,确保软件在生产环境中的可靠运行。
3、提高客户满意度
- 能够更频繁地为客户提供新的功能和改进,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
持续集成与持续交付的区别
(一)目标侧重点
1、持续集成
- 主要侧重于开发过程中的代码集成和初步测试,确保开发人员提交的代码能够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并且基本功能正常,它关注的是开发阶段的代码质量和集成问题,重点在于发现和解决代码集成过程中的错误,例如函数调用错误、模块接口不匹配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持续交付
- 更关注软件的发布流程,是在持续集成的基础上,将经过测试的代码推进到可以随时发布的状态,它的目标是使软件的发布过程更加自动化、可预测和可靠,确保软件在不同环境中的一致性,重点在于将软件交付到生产环境之前的一系列流程,包括在类生产环境中的测试、发布准备等。
(二)涉及的环境
1、持续集成
- 主要在开发环境和构建服务器上进行操作,开发人员在本地开发环境编写代码,然后将代码提交到共享代码库,构建服务器在接收到提交后在其构建环境中进行构建和测试,这个过程主要是为了验证代码在开发阶段的正确性,不涉及类生产环境和生产环境。
2、持续交付
- 涉及到类生产环境(如预发布环境、测试环境等)以及与生产环境相关的操作,在持续集成的基础上,持续交付将代码部署到类生产环境进行进一步的测试,如用户验收测试、性能测试等,并且要确保软件能够顺利地从类生产环境过渡到生产环境,包括准备发布所需的各种操作。
(三)成果与输出
1、持续集成
- 成果主要是经过构建和初步测试的代码库,每次成功的持续集成意味着代码库在当前提交下是可以正确构建并且通过基本测试的,开发团队可以得到一个包含新功能或者修复了缺陷的代码库,这个代码库在开发环境下是稳定的,可以继续进行后续的开发工作。
2、持续交付
- 输出是一个可以随时发布到生产环境的软件包或者部署版本,这个版本已经经过了多种测试,包括在类生产环境中的测试,并且具备了发布所需的所有条件,如版本号更新、发布说明等,只等待合适的时机或者决策就可以发布到生产环境。
(四)对团队角色的影响
1、持续集成
- 主要影响开发人员,开发人员需要按照持续集成的要求频繁地提交代码,并且要确保提交的代码能够通过自动化的构建和测试,他们需要编写高质量的单元测试和遵循一定的代码规范,以便在集成过程中顺利通过测试,开发人员需要在编写代码时考虑如何使代码易于测试,并且在提交代码前在本地运行测试以确保没有问题。
2、持续交付
- 除了开发人员,还对测试人员、运维人员等有重要影响,测试人员需要在类生产环境中进行更全面的测试,如用户验收测试、性能测试等,运维人员需要确保类生产环境和生产环境的配置正确,并且能够顺利地部署软件,运维人员需要和开发人员合作,使用自动化部署工具来实现从类生产环境到生产环境的平滑过渡。
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虽然有所区别,但它们是现代软件开发流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环节,持续集成是持续交付的基础,为持续交付提供了高质量的代码源;持续交付则是持续集成的延伸,将软件推向最终的生产环境,实现软件的价值,在实际的软件开发项目中,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目标,合理地应用这两种实践方法,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