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数据仓库的主要特征:构建数据驱动决策的基石》
一、面向主题(Subject - Oriented)
数据仓库围绕特定主题进行数据组织,与传统的操作型数据库不同,操作型数据库主要面向事务处理,关注日常业务操作的细节,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按照主题进行分类的,例如销售主题,会涵盖与销售相关的各个方面的数据,如销售订单、客户信息、产品信息、销售渠道等,这种面向主题的设计使得数据仓库能够更好地支持决策分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以企业的销售分析为例,如果从操作型数据库中获取销售数据,数据可能分散在多个表中,如订单表、库存表、客户表等,并且这些数据的结构是为了支持订单处理、库存管理等操作而设计的,在数据仓库中,将这些与销售相关的数据整合到销售主题下,数据分析人员可以方便地从整体上对销售情况进行分析,如分析不同地区、不同产品、不同时间段的销售趋势,而不需要在多个操作型数据表中进行复杂的关联查询。
二、集成性(Integrated)
1、数据来源的多样性
数据仓库的数据来源于多个不同的数据源,这些数据源可能包括企业内部的各种业务系统,如ERP系统、CRM系统、SCM系统等,还可能包括外部数据源,如市场调研数据、行业统计数据等,一家制造企业的数据仓库,其内部数据源有生产管理系统中的生产数据、销售系统中的销售数据、人力资源系统中的员工数据等;外部数据源可能有市场研究机构提供的关于竞争对手产品销售情况的数据、行业协会发布的行业发展趋势数据等。
2、数据的清洗与转换
由于数据来源广泛,数据的格式、编码、语义等可能存在差异,数据仓库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集成处理,包括数据的清洗、转换等操作,数据清洗是指去除数据中的噪声、错误数据、重复数据等,在整合来自不同销售渠道的数据时,可能会存在一些错误录入的客户地址信息,需要进行清洗,数据转换则包括将不同格式的数据转换为统一格式,如将日期格式从“yyyy - mm - dd”转换为“dd - mm - yyyy”,将不同编码体系的数据转换为统一编码,以及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如将不同地区销售数据中的货币单位统一为一种货币单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三、时变性(Time - Variant)
1、历史数据的保存
数据仓库能够保存大量的历史数据,这对于分析业务的发展趋势、进行长期的决策分析至关重要,一家零售企业可以通过数据仓库中保存的多年的销售历史数据,分析出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销售高峰和低谷,从而更好地进行库存管理、促销活动策划等,历史数据的保存使得企业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发现潜在的规律。
2、数据的定期更新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不是静态的,而是随着时间不断更新的,数据的更新频率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而定,可能是每天、每周、每月等,企业的销售数据仓库可能每天都会更新当天的销售数据,以便及时反映销售业务的最新情况,随着新数据的加入,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可以反映出业务的动态变化过程,为企业提供与时俱进的决策支持。
四、非易失性(Non - Volatile)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数据的稳定性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一旦进入,就不会被轻易修改或删除,这与操作型数据库有很大区别,操作型数据库中的数据会随着业务操作不断发生变化,如订单状态的更新、库存数量的调整等,而数据仓库主要用于分析目的,数据的稳定性确保了分析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当分析某一时间段内的销售业绩时,如果数据仓库中的销售数据是稳定的,那么不同时间进行相同的分析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稳定的依据。
2、数据的只读性
数据仓库通常是只读或主要为只读的,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对数据进行少量的维护操作,如数据的整合、更新数据的时间戳等,但总体上数据仓库是为了查询和分析而存在的,这种只读性保证了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不会因为误操作或恶意修改而被破坏,保护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使得企业可以放心地基于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复杂的数据分析和决策制定。
数据仓库的这些主要特征——面向主题、集成性、时变性和非易失性,使其成为企业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的有力工具,通过整合多源数据、按照主题组织数据、保存历史数据并保证数据的稳定性,数据仓库能够帮助企业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决策的科学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