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法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的采购:合规与安全的双重考量》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与稳定对于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利益至关重要,网络安全法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做出了明确规定,这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意义与多方面的考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采购中的安全审查要求
网络安全法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通过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的国家安全审查,这一规定是基于国家安全战略层面的考虑,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涵盖了众多领域,如能源、金融、交通、通信等,这些领域一旦遭受网络攻击,其影响将不仅仅局限于某个企业或部门,而是可能引发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危机。
在金融领域,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的运营依赖大量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如果在采购时不进行严格审查,可能会引入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这些隐患可能被恶意利用,导致客户信息泄露、金融交易数据被篡改等严重后果,这不仅会损害金融机构的信誉,更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进而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
从国家安全审查的流程来看,网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会综合评估采购的网络产品和服务的来源、技术特性、供应渠道等多方面因素,这一审查过程确保了只有那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不存在恶意安全威胁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被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所采用。
二、对国内产业发展的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这一规定也对国内网络产品和服务产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过去,由于国外一些网络产品在技术和市场份额上占据优势,国内产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在采购时需考虑国家安全等因素,这就为国内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国内企业在满足安全审查要求的过程中,会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以国产操作系统为例,随着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对采购安全的重视,国产操作系统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不断优化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兼容性,这不仅有助于打破国外操作系统在部分关键领域的垄断局面,还促进了国内信息技术产业的整体升级。
三、合规运营的责任与挑战
对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而言,遵守网络安全法关于采购的规定既是责任也是挑战,他们需要建立完善的采购管理体系,在采购过程中主动识别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并按照规定进行申报和审查,这要求运营者具备专业的网络安全知识和风险评估能力。
在市场上众多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中进行选择时,要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适用性,在交通领域,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需要采购大量的网络设备和软件服务,运营者既要保证这些产品和服务不存在安全漏洞,不会威胁到国家交通网络的安全,又要确保它们能够高效地实现交通流量管理、智能调度等功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四、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平衡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的采购也不能完全与国际脱钩,虽然要保障国家安全,但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在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时,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也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将国内优秀的产品和服务推向国际市场。
这种国际合作必须建立在平等、安全、可控的基础之上,运营者在与国外企业合作采购时,要严格遵守网络安全法的规定,防止国外势力通过网络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对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渗透和控制。
网络安全法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的规定是我国构建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的重要举措,它既保障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又推动了国内产业发展,同时也促使运营者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实现合规、安全、高效的采购运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