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数据仓库的三个典型特征:深入理解数据仓库的核心概念》
一、主题性(Subject - Oriented)
数据仓库是围绕主题进行组织的,与传统的操作型数据库不同,操作型数据库主要是面向事务处理,例如银行系统中的每一笔存款、取款业务,或者电商系统中的每一个订单的创建、发货等操作,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按照主题进行分类存储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个企业的数据仓库可能会有销售主题、客户主题、财务主题等,以销售主题为例,它会整合来自多个数据源的与销售相关的数据,这些数据源可能包括销售部门的订单管理系统、市场部门的促销活动记录、以及仓库管理系统中的发货数据等,在销售主题下,会包含如销售额、销售量、销售渠道、销售区域等不同维度的数据。
这种主题性的组织方式使得数据仓库能够为企业的决策支持提供有针对性的数据集合,当企业管理者想要分析销售业绩时,他们不需要从众多的操作型系统中分别查找和整合数据,而是可以直接从数据仓库的销售主题区域获取全面且相关的数据,这大大提高了数据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因为数据是按照分析需求的逻辑进行组织的,避免了在操作型数据库中跨表查询和数据整合的复杂性。
从数据的存储结构来看,主题性还体现在数据的分层架构上,通常会有操作数据层(ODS),它是对源数据的初步清洗和整合,保留了相对原始的数据状态,但已经按照主题进行了初步的分类,然后是数据仓库的核心层,这里的数据进一步按照主题进行了汇总、转换等操作,以满足不同分析主题的需求,最后是数据集市层,它是针对特定用户群体或部门需求从数据仓库核心层抽取的数据子集,也是围绕特定主题构建的。
二、集成性(Integrated)
数据仓库的数据来源于多个不同的数据源,这些数据源可能在数据格式、编码方式、语义等方面存在差异,集成性就是要将这些来自不同源头的数据进行整合,使它们在数据仓库中具有一致性和准确性。
数据格式的集成,一个企业的销售数据可能在不同地区的分公司以不同的格式存储,有的是Excel表格,有的是数据库中的特定表结构,在将这些数据集成到数据仓库时,需要将它们统一转换为数据仓库所要求的格式,可能是一种标准化的关系型表结构或者特定的数据存储格式,如列式存储格式以提高查询性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编码方式的集成也至关重要,不同的数据源可能对产品类别、客户类型等使用不同的编码,一个部门用01表示男性客户,02表示女性客户,而另一个部门可能用M和F来表示,在数据仓库中,需要将这些不同的编码统一起来,以便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这可能需要建立一个编码映射表,在数据集成过程中按照映射表进行转换。
语义的集成同样不可忽视,不同的业务部门可能对相同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对于“销售额”这个概念,销售部门可能将其定义为不含税的金额,而财务部门可能将其定义为含税金额,在数据仓库中,必须明确统一的语义定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数据集成还涉及到数据的清洗工作,在从多个数据源抽取数据时,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脏数据,如重复记录、错误数据等,通过数据清洗过程,可以去除重复数据,纠正错误数据,填补缺失值等,从而保证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质量。
三、时变性(Time - Variant)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它记录了企业在不同时间点的业务状态和发展历程,这种时变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从数据的更新频率来看,数据仓库会定期从源系统中抽取新的数据进行更新,每天晚上可能会将当天的销售数据、库存变动数据等从操作型系统抽取到数据仓库中,这种定期更新能够保证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始终反映企业最新的业务情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还会保留历史版本,这是与操作型数据库的一个重要区别,在操作型数据库中,通常会对数据进行更新操作,旧的数据会被新的数据覆盖,而在数据仓库中,为了能够进行历史数据分析,如分析企业销售额在过去几年中的变化趋势,会保留不同时间点的数据版本。
对于时间相关的维度,数据仓库会进行特殊的处理,在销售数据的分析中,时间维度可能包括年、季、月、日等不同层次,通过对时间维度的分析,可以发现销售数据的季节性波动、长期增长趋势等规律,数据仓库还可以支持基于时间的复杂分析,如同比分析(与上一年同期相比)、环比分析(与上一周期相比)等。
时变性使得数据仓库能够为企业提供历史视角的分析能力,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分析不同时间的数据,了解企业的发展轨迹,找出业务发展中的关键节点和趋势,从而为制定未来的战略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通过分析过去十年的市场份额数据,企业可以发现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以及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演变,进而调整市场策略以适应未来的竞争环境。
数据仓库的主题性、集成性和时变性这三个典型特征是其区别于其他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的关键所在,它们共同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高效、准确、全面的决策支持数据环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