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密的必要性:哪些情况下需对数据本身加密》
一、商业机密与敏感信息保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在商业领域,企业往往拥有大量的机密信息,如商业计划、客户名单、财务数据、研发成果等,这些数据一旦泄露,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的倒闭。
(一)企业竞争优势方面
1、对于科技企业而言,研发中的新技术、新算法等知识产权是其核心竞争力,例如一家正在研发新一代芯片技术的公司,其研发过程中的技术参数、设计图纸等数据如果被竞争对手获取,对手就可能抢先推出类似产品或者针对其技术弱点进行竞争布局,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密,可以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从而保护企业的技术领先地位。
2、营销战略也是企业的机密内容,像一些大型连锁企业的市场扩张计划、促销策略等,如果被竞争对手知晓,竞争对手就可以提前做出应对措施,破坏企业的营销布局,加密此类商业数据可以防止在数据传输(如发送给合作伙伴进行联合推广时)或者存储(在企业内部服务器上)过程中的泄露风险。
(二)客户信息保护方面
1、金融机构掌握着客户的大量敏感信息,包括账户余额、交易记录、身份信息等,这些信息一旦被泄露,客户可能面临资金被盗取、身份被冒用等风险,2017年Equifax公司的数据泄露事件,由于安全漏洞导致约1.43亿美国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包括社会安全号码、出生日期等敏感数据,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风险,也让Equifax公司面临巨额的赔偿和严重的声誉损失,金融机构对客户数据加密是保障客户权益和自身信誉的必要措施。
2、电商企业也存储着客户的个人信息和购物偏好等数据,如果这些数据被恶意获取,可能会被用于精准诈骗或者不当营销,加密电商平台的客户数据,可以在数据存储于服务器以及在网络传输(如客户下单时数据传输到支付网关)过程中提供安全保障。
二、法律法规与合规性要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特定行业法规
1、在医疗行业,患者的健康数据包含了极其私密的信息,如疾病史、基因数据等,根据美国的《健康保险流通与责任法案》(HIPAA),医疗保健提供者有责任保护患者的健康信息安全,对患者数据进行加密是医疗机构遵守法规、避免巨额罚款的必然要求,在数据共享(如医院之间进行患者转诊时的数据交换)或者存储(电子病历系统)过程中,加密确保了患者隐私不会被非法侵犯。
2、金融监管领域,各国都有严格的法规要求金融机构保护客户数据安全,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对金融机构处理客户数据提出了很高的安全标准,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必须对涉及客户身份识别、交易等数据进行加密,以符合法规要求,否则将面临严厉的处罚。
(二)数据主权与跨境传输
1、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数据跨境传输日益频繁,不同国家对数据主权有不同的规定,中国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在中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在境内存储,如果涉及跨境传输,必须进行安全评估并采取必要的加密等安全措施,这是为了保护国家的数据主权,防止本国公民的数据被非法跨境使用。
2、一些国家之间在签订数据跨境传输协议时,也会要求对特定类型的数据进行加密,如欧盟与美国之间的《隐私盾协议》(已失效)也曾对涉及隐私数据的跨境传输加密提出要求,以平衡双方在数据保护和商业交流方面的需求。
三、防范网络攻击与数据泄露风险
(一)黑客攻击防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当今网络环境下,黑客攻击手段日益复杂,黑客可能通过恶意软件、网络钓鱼等方式试图获取企业或个人的数据,勒索软件攻击是一种常见的网络威胁,黑客会加密受害者的数据,并要求支付赎金才能解密,如果企业事先对数据进行了加密,即使数据被黑客窃取,由于黑客无法解密,数据的价值依然可以得到保护,像一些大型企业的数据库,存储着海量的业务数据,如果没有加密,一旦遭受勒索软件攻击,可能会陷入两难境地:支付赎金面临资金损失且不能保证数据完全恢复,不支付则业务数据丢失无法正常运营。
2、黑客还可能通过入侵企业的网络系统,窃取未加密的数据用于出售或者恶意利用,黑客入侵一家游戏公司的服务器,获取用户的账号密码等数据,如果这些数据未加密,就可以被直接使用或者在暗网上出售,导致用户账号被盗用,影响用户体验并损害企业声誉,而加密后的数据即使被窃取,也难以被破解利用。
(二)内部人员威胁防范
1、企业内部人员也可能成为数据泄露的风险源,有些员工可能出于私利,如被竞争对手收买,试图获取并泄露公司的机密数据,加密数据可以限制员工对数据的非法访问和使用,即使员工非法获取了加密数据,没有正确的解密密钥也无法解读其中的内容。
2、还有可能出现员工误操作导致数据泄露的情况,员工不小心将包含敏感数据的文件发送给了错误的收件人,如果文件是加密的,收件人无法直接查看内容,从而降低了数据泄露的风险。
在涉及商业机密、法律法规要求、防范网络攻击等多种情况下,对数据本身进行加密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隐私性和完整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