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验室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总则
1、目的
为加强实验室信息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相关信息资产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确保实验室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及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实验室内部所有涉及信息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实验数据、研究成果、人员信息、仪器设备信息等。
信息安全管理组织与职责
1、信息安全管理组织
成立实验室信息安全管理小组,由实验室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各研究团队负责人以及信息安全专员,信息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制定信息安全策略、规划和监督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
2、职责
(1) 实验室负责人
- 总体负责实验室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所需的资源投入。
- 审核并批准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策略和计划。
(2) 各研究团队负责人
- 负责本团队内部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对团队成员进行信息安全教育培训。
- 及时向信息安全管理小组报告本团队内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
(3) 信息安全专员
- 协助制定和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流程和技术规范。
- 定期对实验室信息系统和网络进行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并监督整改措施的执行。
人员信息安全管理
1、人员准入
(1) 所有进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包括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学生等)必须签订信息安全保密协议,明确其在信息安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2) 在人员入职或入学时,应进行信息安全意识培训,使其了解实验室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人员权限管理
(1) 根据人员的工作岗位和职责,为其分配相应的信息系统和数据访问权限,权限的授予应遵循最小化原则,确保人员只能访问其工作所需的信息资源。
(2) 定期对人员的权限进行审查和调整,当人员的岗位发生变动时,应及时更新其权限。
3、人员离职管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 人员离职时,应及时收回其所有的实验室信息系统账号、门禁卡等访问权限相关物品,并进行离职审计,确保其没有带走或泄露实验室的重要信息。
(2) 离职人员应继续遵守信息安全保密协议中的相关规定。
信息资产分类与保护
1、信息资产分类
(1) 将实验室信息资产分为机密信息(如尚未公开的科研成果、核心技术资料等)、秘密信息(如实验过程中的中间数据、内部管理文件等)和普通信息(如公开的研究报告、一般性通知等)。
(2) 对不同类别的信息资产应采用不同的标识和保护措施。
2、信息资产保护
(1) 机密信息应采用加密存储、严格的访问控制(如多因素认证)等措施进行保护,传输时应采用加密通道。
(2) 秘密信息应设置合理的访问权限,存储在安全的存储介质上,并定期进行备份。
(3) 普通信息也应进行适当的保护,防止信息被篡改或丢失。
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1、网络安全
(1) 实验室网络应设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防护设备,防止外部网络攻击。
(2) 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安全配置检查和漏洞扫描,及时修复发现的安全漏洞。
(3) 限制外部网络对实验室内部网络的不必要访问,如采用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实现外部人员的安全访问。
2、信息系统安全
(1) 实验室使用的信息系统(如实验数据管理系统、仪器设备控制系统等)应进行安全评估和加固,确保其安全性。
(2) 信息系统应定期进行备份,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异地,以防止本地灾难导致数据丢失。
(3) 对信息系统的用户账号和密码应进行严格管理,要求用户设置强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数据安全管理
1、数据采集
(1)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采集的数据应进行校验和验证。
(2) 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采集,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数据主体的同意。
2、数据存储
(1) 数据应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存储介质上,如磁盘阵列、磁带库等,并定期对存储介质进行检查和维护。
(2) 对重要数据应采用冗余存储技术,以提高数据的可用性。
3、数据使用和共享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 在使用数据时,应遵循信息资产的访问权限规定,不得越权使用数据。
(2) 当需要与外部单位共享数据时,应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估,签订数据共享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物理安全管理
1、实验室环境安全
(1) 实验室应安装门禁系统、监控系统等物理安全防护设施,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实验室。
(2) 对实验室的温度、湿度、电力等环境条件进行监控和管理,确保信息设备的正常运行。
2、存储介质安全
(1) 对存储有重要信息的存储介质(如硬盘、U盘等)应进行妥善保管,防止丢失或损坏。
(2) 对于不再使用的存储介质,应进行安全擦除或物理销毁,以防止数据泄露。
信息安全应急管理
1、应急响应计划
制定信息安全应急响应计划,明确在发生信息安全事件(如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时的应急处理流程、责任人和应急措施等。
2、应急演练
定期进行信息安全应急演练,提高实验室人员应对信息安全事件的能力。
3、事件报告与处理
(1) 当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时,应及时向信息安全管理小组报告事件的情况。
(2) 信息安全管理小组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计划,对事件进行调查、处理和评估,并采取措施防止事件的再次发生。
信息安全监督与审计
1、监督检查
信息安全管理小组应定期对实验室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人员信息安全管理、信息资产保护、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等方面的执行情况。
2、审计
(1) 建立信息安全审计制度,对实验室信息系统的访问、数据操作等活动进行审计。
(2) 审计记录应保存一定的期限,以便在需要时进行查询和追溯。
附则
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实施。
2、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或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相冲突的,以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为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