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政务数据保密防线:多维度提高政务数据保密性的措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建立健全政务数据保密制度体系
(一)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
政务数据涉及国家机密、企业商业秘密和公民个人隐私等多方面重要信息,国家应出台专门针对政务数据保密的综合性法律法规,明确政务数据的定义、分类分级标准、保密主体的责任与义务等内容,地方政府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遵循国家法律的基础上,制定更为细致、操作性更强的政策规范,如规定不同级别政务数据的访问权限设定、存储安全要求等,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的顶级机密政务数据,规定只有经过严格背景审查、具备高级安全许可的特定人员在特定安全环境下才能访问,并且访问过程需全程留痕,以备审计。
(二)构建严格的内部保密制度
各级政府部门应建立起适合自身政务数据管理需求的内部保密制度,包括数据采集环节的保密制度,明确规定采集数据的合法来源、采集人员的保密责任,禁止采集不必要的隐私数据;数据存储制度,要求政务数据存储在符合安全标准的设施中,如采用加密存储技术,对存储服务器进行物理隔离防护,设置多重身份验证机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存储设备;数据传输制度,规定政务数据在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之间传输时必须采用加密通道,如基于SSL/TLS协议的安全传输方式,传输过程中要有数据完整性校验机制,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篡改或窃取。
二、强化政务数据保密技术手段
(一)加密技术的深度应用
1、采用先进的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对于政务数据中的静态数据,如存储在数据库中的历史文件、报表等,可采用AES(高级加密标准)等对称加密算法进行加密,这种算法加密速度快,适合大量数据的加密处理,而对于在网络传输中的动态数据,如实时政务信息交互过程中的数据,则可使用RSA等非对称加密算法,通过公钥加密、私钥解密的方式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2、密钥管理是加密技术的关键环节,建立密钥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从密钥的生成、存储、分发、更新到销毁,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严格的保密措施,密钥生成可采用硬件随机数发生器,确保密钥的随机性和安全性;密钥存储要采用加密硬件设备,如HSM(硬件安全模块),将密钥与业务数据分离存储,防止密钥泄露导致数据被解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访问控制技术的强化
1、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是政务数据管理中常用的访问控制方法,根据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职位、职责等角色属性,为不同角色分配不同的数据访问权限,普通办事员只能访问与其业务相关的基本政务数据,而部门领导则可以访问更多的综合数据和统计分析数据,引入动态授权机制,根据业务需求和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实时调整角色的访问权限。
2、采用多因素身份认证技术,在传统的用户名和密码认证基础上,增加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面部识别)或硬件令牌等认证方式,这样即使密码被泄露,攻击者也无法轻易获取政务数据的访问权限,在登录政务数据管理系统时,除了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外,还需要进行指纹验证或者输入硬件令牌生成的一次性验证码。
三、加强政务数据保密人才队伍建设
(一)专业人才的引进
政府部门应积极引进具备数据保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这些人才应掌握密码学、网络安全、数据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在人才引进渠道方面,可以通过与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信息安全等专业建立合作关系,直接招聘优秀毕业生;也可以从企业界引进具有丰富数据保密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他们能够带来先进的保密理念和技术应用经验。
(二)内部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1、定期开展保密知识培训,包括保密法律法规、数据安全技术、保密意识培养等方面的内容,邀请专家讲解最新的政务数据保密法规政策,组织技术人员传授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操作要点,培训形式可以多样化,既有线下集中授课,也有线上网络课程学习。
2、进行保密文化建设,在政府部门内部营造浓厚的保密文化氛围,通过宣传标语、保密案例展示等方式,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深刻认识到政务数据保密的重要性,自觉遵守保密制度,提高保密意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四、加强政务数据保密监督与审计
(一)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1、内部监督方面,政府部门应设立专门的保密监督岗位或成立保密监督小组,定期对本部门的政务数据保密工作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数据采集、存储、传输、使用等各个环节是否符合保密制度要求,工作人员的保密操作是否规范等。
2、外部监督方面,上级政府部门对下级政府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对政府部门的政务数据保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如设立举报奖励制度,对于发现并举报政务数据泄露等保密问题的公众给予一定奖励。
(二)强化审计工作
1、开展定期的政务数据保密审计,审计内容包括数据访问日志审计,检查是否存在异常的数据访问行为,如非工作时间的大量数据下载、未经授权的访问尝试等;数据操作审计,审查数据的新增、修改、删除等操作是否符合规定流程,是否有相应的审批记录。
2、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审计,通过收集和分析政务数据系统中的各种日志数据、操作记录等信息,构建数据保密审计模型,及时发现潜在的保密风险,通过分析用户的访问模式,如果发现某个用户突然对大量不相关的政务数据进行访问,系统就会自动发出预警,提示可能存在数据泄露风险。
通过以上从制度体系、技术手段、人才队伍建设和监督审计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可以全面提高政务数据的保密性,保障政务数据的安全,维护国家、企业和公民的利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