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治理基本环境要素:特点、要素及相互关系剖析》
一、数据治理基本环境要素的特点
1、多样性
- 在数据治理的环境中,存在多种类型的数据,从数据的结构来看,有结构化数据(如关系型数据库中的数据,整齐地按照表格形式存储,像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每行每列都有明确的定义)、半结构化数据(例如XML和JSON格式的数据,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但不像结构化数据那样严格)和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文件、图像、音频和视频等),这种多样性要求数据治理能够适应不同类型数据的管理需求,对于结构化数据,治理重点可能在于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约束和规则来实现,而对于非结构化数据,更多地需要关注数据的元数据管理,以便能够对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分类、检索和利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涉及的部门和人员也是多样的,在企业中,数据治理与业务部门、IT部门、数据管理部门等都有关系,业务部门是数据的生产者和使用者,他们关注数据如何反映业务状况以及如何支持业务决策;IT部门负责数据的存储、传输和技术基础设施的维护;数据管理部门则从整体上规划数据治理策略,协调各方资源,这些不同部门的人员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目标,需要在数据治理的框架下协同工作。
2、动态性
- 数据本身是动态变化的,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新的数据不断产生,旧的数据可能会被更新或淘汰,电商企业的订单数据每时每刻都在增加,用户的个人信息也可能因为用户的修改而发生变化,数据治理环境必须能够适应这种动态性,及时更新数据治理的策略和规则。
- 技术环境也是动态的,新的数据处理技术不断涌现,如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这些技术为数据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大数据技术使得企业能够处理海量的数据,但也增加了数据治理的复杂性,如数据隐私保护和数据质量控制的难度,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数据的自动化分类和异常检测,但需要在数据治理框架下确保其算法的公正性和可解释性。
3、复杂性
- 数据治理环境中的复杂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从数据的来源看,企业的数据可能来自内部的多个业务系统(如ERP系统、CRM系统等),也可能来自外部的合作伙伴、社交媒体或物联网设备等,整合这些来自不同源头的数据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解决数据格式不统一、语义不一致等问题。
- 合规性要求也增加了复杂性,不同的行业和地区有不同的数据法规,如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要求企业在处理用户数据时遵循严格的隐私保护原则,企业需要在数据治理环境中确保满足这些复杂的合规性要求,包括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和共享等各个环节。
二、数据治理包含的要素及关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数据标准
- 数据标准是数据治理的基础要素,它定义了数据的格式、编码规则、数据元等内容,在金融行业,对于客户身份信息有明确的标准,包括姓名的格式(姓和名的顺序、是否允许使用特殊字符等)、身份证号码的编码规则等,统一的数据标准有助于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不同部门或系统之间如果遵循相同的数据标准,就能够更方便地进行数据共享和集成。
- 数据标准与其他要素密切相关,它是数据质量的保障前提,只有数据符合标准,才有可能达到高质量的数据要求,数据标准也是数据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在加密敏感数据时,需要明确哪些数据属于敏感数据范畴,这就依赖于数据标准的定义。
2、数据质量
- 数据质量是衡量数据价值的关键要素,高质量的数据应该具备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时效性等特性,准确性意味着数据反映的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符,如企业的库存数据要准确反映实际的库存数量;完整性要求数据没有缺失必要的信息,像客户订单信息中不能缺少客户联系方式等关键信息;一致性是指在不同的数据源或系统中,相同的数据应该保持一致,例如企业在不同地区的分公司对于产品价格数据应该保持一致;时效性则强调数据的及时性,如市场调研数据如果过了时效就可能失去价值。
- 数据质量与数据标准相互依存,不符合数据标准的数据往往难以保证质量,而数据质量的评估也有助于完善数据标准,数据质量也影响数据安全,低质量的数据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安全决策,例如不准确的用户权限数据可能会导致数据泄露风险。
3、数据安全
- 数据安全是数据治理的重要保障要素,它包括数据的保密性(防止数据泄露给未授权的用户)、完整性(确保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和可用性(保证授权用户能够正常访问和使用数据),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障数据安全,如加密技术、访问控制、备份与恢复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数据安全与数据标准和数据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数据标准中的敏感数据定义为数据安全的保护范围提供了依据,而高质量的数据有助于更好地实施数据安全策略,准确的用户身份数据有助于进行精确的访问控制,从而保障数据安全。
4、数据生命周期管理
- 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涵盖了数据从产生、存储、使用、共享到销毁的全过程,在数据产生阶段,要确保数据的元数据被正确记录;在存储阶段,要考虑数据的存储架构和存储介质的选择;在使用阶段,要关注数据的权限管理和数据质量的维护;在共享阶段,要遵循数据安全和合规性要求;在销毁阶段,要确保数据被彻底删除且不可恢复。
- 数据生命周期管理与其他要素相互贯穿,数据标准在数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需要遵循,数据质量在每个阶段都要进行评估和改进,数据安全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要得到保障,在数据共享阶段,如果数据质量不高或者不符合数据标准,可能会导致共享失败或者产生安全风险。
数据治理的基本环境要素具有多样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数据治理包含的数据标准、数据质量、数据安全和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等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数据治理的体系框架。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