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义》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涵盖多个重要方面,这些素养对学生的成长、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都有着深远意义。
一、政治认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内涵
- 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政治认同素养要求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优越性,学生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强大动员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从中央到地方迅速响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 学生需要明确国家的政治方向,对国家的政治理念如人民当家作主有深刻的认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了人民能够广泛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人民通过选举代表,将自己的意愿反映到国家决策层面,这种民主制度与西方某些国家的精英政治有着本质区别,它真正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
2、意义
- 从个体发展角度看,政治认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学生认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理念时,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这种情感会激励他们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很多青年学生在了解国家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胜利后,深受鼓舞,志愿到贫困地区参与支教、扶贫等工作。
- 在社会层面,广泛的政治认同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当公民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有共同的认同,就会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整个社会将围绕国家发展的共同目标齐心协力,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道德修养
1、内涵
- 道德修养包括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等多方面内容,在个人品德方面,强调诚实、守信、友善等品质,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学生要做到言而有信,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努力做到,在家庭美德方面,尊老爱幼、夫妻和睦等是重要内容,学生要学会尊重长辈,理解父母的辛苦,主动承担家务,传承良好的家庭文化。
- 社会公德要求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等,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等行为都是良好社会公德的体现,职业道德方面,虽然学生尚未正式进入职场,但要初步了解敬业、奉献等职业精神,了解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自己岗位上默默奉献,为社会创造价值。
2、意义
- 对于个人而言,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个人幸福的重要保障,一个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的人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社会中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在家庭中,遵循家庭美德能够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成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在社会整体层面,公民普遍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当社会成员都遵守社会公德时,公共秩序井然,公共环境优美,职业道德的提升也有助于各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法治观念
1、内涵
- 法治观念要求学生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等基本观念,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学生要了解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自由权等,同时也要明确自己应履行的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 学生要懂得依法办事,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在遇到消费欺诈时,知道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向商家索赔,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做侵犯他人权益的事情。
2、意义
- 在现代社会,法治观念是公民的基本素养,从个人发展来看,具备法治观念能够保障自身权益不受侵害,在社会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避免因不懂法而触犯法律,很多青少年由于缺乏法治观念,参与网络暴力等违法行为而不自知,最终受到法律的惩处。
- 在社会治理方面,公民法治观念的普及有助于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当全体公民都依法办事,尊重法律权威时,社会的法治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司法机关的执法成本也会降低,社会公平正义能够得到更好的实现。
四、健全人格
1、内涵
- 健全人格包括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等要素,自尊自信是指学生要尊重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因一时的失败而否定自己,而是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理性平和要求学生在面对问题和挫折时,保持冷静理智的态度。
- 在考试失利时,不怨天尤人,而是冷静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积极向上则体现为学生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对未来充满希望,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有积极的人生目标并且为之努力奋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意义
- 对于个人来说,健全人格是应对生活挑战的重要心理基础,在当今竞争激烈、压力巨大的社会环境下,拥有健全人格的人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保持心理健康,在面对职场竞争或者人际关系压力时,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的人能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化解矛盾。
- 在社会层面,具有健全人格的公民群体能够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风尚,一个充满积极向上氛围的社会,将吸引更多的人投身于创新、创业等积极的社会活动中,推动社会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五、责任意识
1、内涵
- 责任意识包括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和对国家负责,对自己负责意味着学生要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培养自己的能力,对家庭负责,要关心家人的健康和幸福,分担家庭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 对社会负责体现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注社会问题,为解决社会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参与志愿者服务,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对国家负责则要求学生在国家面临困难时挺身而出,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如积极响应国家的科技创新号召,为提高国家的科技实力而努力学习。
2、意义
- 从个人成长角度看,责任意识是个人成熟的重要标志,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会更有自律性,更懂得规划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在家庭中,有责任感的家庭成员能够使家庭关系更加稳固。
- 在社会和国家层面,公民的责任意识是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的强大动力,当全体公民都积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时,社会将不断进步,国家将在国际竞争中更具竞争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