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思政于实验安全与环保课程:案例分析与教育启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引言
实验安全与环保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的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通过对课程中的思政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更好地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二、案例一: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中的责任意识培养
(一)案例描述
在某高校化学实验室,由于学生在实验结束后未按照规定妥善存放化学试剂,导致两种试剂发生反应产生有毒气体,幸运的是,实验室的通风设备及时将气体排出,未造成人员伤亡,但这一事件引起了学校的高度重视。
(二)思政元素分析
1、责任意识
学生未按规定操作反映出其缺乏责任感,在实验安全与环保课程中,可以借此强调,每一个实验操作步骤都关乎自身安全、他人安全以及环境安全,实验者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责任意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敬业”的体现,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岗位”(实验室工作)上严谨认真,遵守规则。
2、规则意识
实验室的化学品存放规定是基于科学原理和安全经验制定的,不遵守规则就会带来风险,这能引导学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如同社会的法律法规一样,规则是保障秩序和安全的底线,从而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三)教学启示
1、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案例讲解,让学生分组讨论事故原因中的责任缺失和规则违背之处,然后进行总结汇报。
2、要求学生撰写关于实验室安全责任的小论文,深入思考自己在实验中的责任以及如何确保实验室整体的安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三、案例二:环保型实验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一)案例描述
某科研团队在设计一个化学合成实验时,摒弃了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的合成路线,转而采用一种以绿色化学理念为指导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少且易于处理,同时还降低了能源消耗。
(二)思政元素分析
1、可持续发展理念
绿色化学实验设计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它要求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在实验中,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就是为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和资源储备做出贡献。
2、创新意识
科研团队能够开发出新的实验方法,是创新意识的体现,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在实验安全与环保课程中融入这种创新案例,可以激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以实现更好的安全与环保效果。
(三)教学启示
1、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型实验设计竞赛,要求学生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能力。
2、在课程中设置专门的章节介绍绿色化学的发展历程、理念和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是如何将安全、环保和创新有机结合起来的。
四、案例三: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中的社会责任感教育
(一)案例描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些小型企业的实验室为了节省成本,违规倾倒实验室废弃物,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当地政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治理,同时追究相关企业的法律责任。
(二)思政元素分析
1、社会责任感
这些企业只考虑自身利益,忽视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实验安全与环保课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实验室废弃物的正确处理是对社会负责的表现,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其行为会对社会产生影响,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对待实验废弃物处理问题。
2、法制观念
企业的违规行为受到法律制裁,这凸显了法制的重要性,在课程中强调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认识到在实验安全和环保方面,法律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三)教学启示
1、邀请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或法律专家到课堂上,讲解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的法律法规以及违规处理的案例,让学生与专业人士进行互动交流。
2、开展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的模拟演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同时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观念。
五、结论
通过对以上实验安全与环保课程中的思政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思政元素涵盖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法制观念等多个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讨论、竞赛、模拟演练等,将思政教育与实验安全与环保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有正确价值观的优秀人才。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