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持续集成、持续交付与持续部署:差异与协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在现代软件开发和运维的领域中,持续集成(Continuous Integration,CI)、持续交付(Continuous Delivery,CD)和持续部署(Continuous Deployment)是三个极为关键的概念,虽然它们彼此关联,但各自有着独特的内涵和意义。
一、持续集成(CI)
持续集成是一种软件开发实践,旨在让开发团队频繁地将代码集成到共享的主代码库中,开发人员每天会多次将自己的代码变更合并到主干。
1、核心目标
- 它的主要目的是尽早发现集成问题,在传统的开发模式中,各个开发人员独自开发功能,可能会在项目后期才进行集成,此时往往会出现大量的冲突和兼容性问题,而持续集成通过频繁的集成,可以在问题产生的早期就发现,例如代码合并冲突、接口不兼容等。
- 提高代码质量,在持续集成的过程中,会自动运行一系列的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等,这些测试能够快速地检测出代码中的错误,确保新的代码变更没有破坏现有的功能。
2、工作流程
- 开发人员在本地开发环境编写代码并进行初步测试,当他们认为代码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时,就将代码提交到版本控制系统,如Git。
- 提交到版本控制系统的代码会触发持续集成服务器(如Jenkins、Travis CI等)上的构建过程,这个构建过程包括编译代码、运行测试用例、检查代码规范等操作。
- 如果构建失败,持续集成服务器会及时通知开发人员,开发人员需要尽快修复问题并重新提交代码。
二、持续交付(CD)
持续交付是在持续集成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核心目标
- 确保软件始终处于可发布状态,这意味着在任何时候,只要业务需要,都能够将软件部署到生产环境或者其他目标环境,它不仅仅关注代码的集成和测试,还关注整个软件发布的流程。
- 提升交付效率,通过自动化软件发布的流程,减少了人工干预的时间和可能出现的错误,从代码完成到能够发布的时间大大缩短,使得软件能够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和业务变化。
2、工作流程
- 在持续集成的基础上,持续交付增加了更多的自动化流程,如自动化的软件打包、环境配置等,当代码通过持续集成的测试后,会被自动打包成可部署的格式,如Docker容器等。
- 这些打包好的软件会经过一系列的预发布环境测试,包括用户验收测试(UAT)、性能测试等,如果在这些测试中发现问题,开发人员可以及时修复,修复后的代码再次经过这个流程。
- 持续交付强调的是将软件交付到一个类似生产环境的预发布环境,等待最后的决策是否发布到生产环境。
三、持续部署(Continuous Deployment)
持续部署是持续交付的一种更高级的形式。
1、核心目标
- 实现完全自动化的软件发布流程,一旦代码通过了所有的测试并且符合发布标准,就会自动部署到生产环境,无需人工干预,这极大地提高了软件发布的速度和频率,使得企业能够快速地向用户提供新的功能和修复。
- 降低风险,虽然听起来自动部署到生产环境风险很大,但由于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和验证,实际上在正确实施的情况下,持续部署能够降低因人工操作失误而带来的风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工作流程
- 与持续交付类似,代码经过持续集成的构建和测试,然后经过持续交付中的预发布环境测试,在持续部署中,一旦所有的测试通过,代码会直接自动部署到生产环境。
- 为了确保安全,持续部署通常会结合一些监控和回滚机制,在生产环境中会实时监控软件的运行状态,如果发现新部署的版本出现问题,可以自动回滚到上一个稳定版本。
四、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 持续集成侧重于代码的频繁集成和初步测试,重点在于解决开发过程中的集成问题和保证代码质量,持续交付则关注软件的可发布性,将软件推进到预发布状态,等待最后的发布决策,持续部署则是完全自动化的将软件发布到生产环境。
- 在人工干预程度上,持续集成主要是开发人员提交代码触发构建和测试,人工干预主要在修复构建失败的代码上;持续交付需要人工决策是否将软件从预发布环境发布到生产环境;而持续部署几乎不需要人工干预发布到生产环境的决策。
2、联系
- 持续集成是持续交付和持续部署的基础,没有良好的持续集成,持续交付和持续部署就无法顺利进行,持续交付是持续部署的前置步骤,它为持续部署提供了经过预发布环境测试的、可随时发布的软件,三者共同构成了现代软件开发和运维的高效流程,有助于企业提高软件质量、加快交付速度并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