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性评价报告与内审的时间顺序及其审核思路解析》
一、引言
在企业的管理体系中,合规性评价和内部审核都是确保企业运营符合相关要求的重要活动,关于合规性评价报告是在内审前还是内审后进行,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两者的顺序安排与各自的审核思路密切相关。
二、合规性评价的内涵与审核思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合规性评价的定义
合规性评价是指企业对其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进行定期的评估活动,它旨在确保企业的各项活动、产品和服务在法律和道德框架内运行,避免违规风险。
(二)合规性评价的审核思路
1、识别适用要求
企业需要全面识别适用于自身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地方法规等要求,这一过程要求企业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渠道,例如关注政府部门网站、行业协会动态等,以确保获取最新的法规标准信息,一家化工企业需要识别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规、化工产品质量标准等多方面的要求。
2、评估遵循情况
针对识别出的每一项要求,企业要评估自身的遵循情况,这可能涉及到对企业的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生产设施等多个方面的审查,以环保法规为例,企业需要检查废水、废气处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污染物排放是否达标等,企业可以通过内部监测数据、外部检测报告等作为评估依据。
3、记录与报告
将评估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形成合规性评价报告,报告应明确指出企业在哪些方面符合要求,哪些方面存在差距,并提出改进建议,如果发现存在不符合项,要分析原因,如可能是由于员工培训不足、设备老化等原因导致的。
三、内部审核的内涵与审核思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内部审核的定义
内部审核是企业内部自行组织的对管理体系进行的审核活动,目的是检查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运行,是否符合企业自身制定的管理体系标准要求。
(二)内部审核的审核思路
1、体系文件审查
审核员首先要对企业的管理体系文件,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进行审查,检查文件是否完整、清晰,是否涵盖了管理体系的各个要素,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要查看是否有文件规定了产品检验的流程和标准。
2、现场审核
深入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工作现场,检查实际操作是否与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相一致,在生产车间检查生产工人是否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设备维护记录是否完整等。
3、审核结果汇总与反馈
将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形成内部审核报告,向企业管理层反馈,要对问题进行分类,分析是系统性问题还是个别性问题,以便制定有效的纠正措施。
四、合规性评价报告与内审的时间顺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合规性评价报告应该在内审之前进行,原因如下:
1、提供基础依据
合规性评价确定了企业对外部法律法规等要求的遵循情况,这些信息为内部审核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依据,内部审核在检查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时,需要考虑企业是否已经满足了外部的合规性要求,如果企业在合规性评价中发现存在违反环保法规的情况,内部审核就可以进一步审查管理体系中与环保相关的环节为何未能有效防止这种违规情况的发生。
2、明确审核重点
合规性评价的结果能够帮助确定内部审核的重点,如果合规性评价发现企业在劳动用工方面存在潜在的法律风险,那么内部审核就可以重点审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关于劳动法律法规遵守的相关流程和控制措施。
五、结论
合规性评价报告在内审之前进行更为合理,两者虽然有着不同的审核对象和思路,但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合规性评价侧重于企业对外部要求的遵循,为内审提供依据和重点方向;而内部审核则关注管理体系自身的有效性运行,企业只有合理安排这两项活动的顺序,才能更好地实现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确保企业在合法、合规、高效的轨道上运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