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储存物品火灾危险性分类表的填写指南》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表是消防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工具,准确填写此表对于评估储存场所的火灾风险、制定相应的防火措施至关重要。
了解分类依据
1、物品性质
- 首先要对储存物品的化学性质有清晰的认识,甲类物品通常具有易燃、易爆、易氧化等特性,像汽油,它的闪点低(一般低于 - 18℃),挥发性强,在空气中极易形成可燃混合气,所以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物品,而乙类物品相对于甲类,其火灾危险性稍低,但仍具有较高的可燃性,例如煤油,闪点在38℃ - 74℃之间,比汽油的闪点高,不过在一定条件下也容易起火燃烧。
2、储存条件
- 储存物品的包装形式、储存量以及储存方式等也会影响其火灾危险性分类,如果是散装储存的易燃液体,相比桶装储存,其挥发面积更大,火灾危险性也就更高,同样,储存量的大小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大量储存的物品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的可能性更大,救援难度也更高,一个储存大量纸张的仓库,如果纸张是紧密堆放且通风不良,一旦起火,火势会迅速蔓延,这就需要在分类表中准确反映其火灾危险性。
分类表的具体填写
1、物品名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在表格中准确填写储存物品的名称,要使用规范的化学名称或通用名称,不能简单地写“胶水”,而要明确是哪种类型的胶水,如“丙烯酸酯类胶水”,因为不同类型的胶水其火灾危险性可能不同,如果是混合物,要尽可能列出主要成分。
2、火灾危险性类别
- 根据物品的性质和储存条件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类别,分为甲、乙、丙、丁、戊类,甲类包括闪点小于28℃的液体、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等;乙类如闪点大于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等,以乙醇为例,其闪点为12℃左右,所以属于甲类,在填写时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判断。
3、储存量
- 详细记录储存物品的数量,包括重量、体积等,对于不同形态的物品采用合适的计量方式,对于固体物品可以用吨来计量,对于液体物品可以用立方米或升来计量,准确的储存量信息有助于评估火灾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4、储存位置
- 明确物品在储存场所的具体位置,如仓库的哪个区域、货架的第几层等,这有助于在火灾发生时快速定位危险物品,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特殊情况的处理
1、多种物品混合储存
- 当有多种物品混合储存时,要按照火灾危险性最大的物品来确定整体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一个仓库中既储存有甲类的油漆,又储存有丙类的塑料制品,由于油漆属于甲类,其火灾危险性最高,所以整个仓库应按照甲类火灾危险性来管理。
2、有特殊防护措施的物品
- 如果储存物品采取了特殊的防火、防爆、防泄漏等防护措施,可以在备注栏中注明,某些易燃液体储存罐采用了双层壁结构,并且有自动灭火系统和泄漏检测装置,这些防护措施虽然不能改变物品本身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但在评估整体风险时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准确填写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表需要综合考虑物品的性质、储存条件、特殊情况等多方面因素,这是确保储存场所消防安全的重要基础工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