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数据资源目录编制和归集共享工作方案》
工作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数据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本工作方案旨在构建全面、准确、动态的数据资源目录,实现数据的有效归集与共享,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打破数据孤岛,促进政府部门间的协同办公、提升决策科学性,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数据服务。
工作原则
1、统筹规划
从整体上规划数据资源目录编制和归集共享工作,确保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协调一致,综合考虑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数据需求和特点,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需求导向
以满足政府管理、社会服务、企业发展等多方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分析各类用户对数据资源的需求类型、使用频率等因素,优先归集和共享高需求的数据资源。
3、安全可控
在数据资源目录编制和归集共享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关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规定,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用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确保数据在各个环节的安全性。
(一)数据资源目录编制
1、数据资源梳理
组织各部门开展数据资源自查,全面梳理本部门所拥有的数据资源,包括数据库、文件、报表等各类数据存储形式,明确数据的名称、来源、更新频率、数据格式、数据量等基本属性。
2、分类分级
根据数据的主题内容、行业属性等对数据资源进行分类,如经济数据、社会民生数据、政务管理数据等,依据数据的敏感性和重要性进行分级,确定不同级别的数据访问权限和共享范围。
3、目录编制规范制定
制定统一的数据资源目录编制规范,明确目录的结构、内容、数据项定义等要求,确保各部门编制的目录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便于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二)数据归集
1、建立归集渠道
搭建数据归集平台,为各部门提供数据上传、报送的统一入口,支持多种数据传输方式,如接口对接、文件上传等,以满足不同部门的数据归集需求。
2、数据清洗与转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对归集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除重复、错误和不完整的数据,根据数据共享的需求,对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和标准化处理,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用性。
3、数据存储管理
建立数据仓库,对归集的数据进行集中存储,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提高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和扩展性,制定数据存储策略,根据数据的使用频率、重要性等因素,合理分配存储资源。
(三)数据共享
1、共享机制建立
制定数据共享管理办法,明确数据共享的原则、流程、责任等,建立数据共享申请、审批、授权等机制,确保数据共享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共享服务提供
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多种数据共享服务方式,如数据查询、数据下载、数据接口调用等,建立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的一站式服务,提高数据共享的效率和便捷性。
3、共享安全保障
在数据共享过程中,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对共享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和存储,对用户的访问行为进行审计和监控,建立数据共享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工作步骤
1、筹备阶段([具体时间区间1])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开展调研,了解各部门数据资源现状和需求,制定相关的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
2、目录编制阶段([具体时间区间2])
各部门按照编制规范开展数据资源目录编制工作,工作领导小组对编制的目录进行审核、汇总,形成初步的数据资源目录。
3、数据归集阶段([具体时间区间3])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建立数据归集平台,开展数据归集工作,对归集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存储管理,定期对数据归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4、数据共享阶段([具体时间区间4])
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和服务平台,开展数据共享服务,加强共享安全保障,不断优化数据共享服务质量。
5、评估与完善阶段([具体时间区间5])
定期对数据资源目录编制和归集共享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根据评估结果,对工作方案、标准规范、管理制度等进行调整和完善。
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数据资源目录编制和归集共享工作,设立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
2、技术保障
加强信息技术支持,建立专业的技术团队,采用先进的数据管理技术、安全技术等,为数据资源目录编制、归集共享提供技术支撑。
3、人员培训
开展针对数据资源管理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数据资源目录编制、归集共享工作的认识和业务能力,培训内容包括数据管理知识、标准规范、技术操作等。
4、监督考核
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对各部门在数据资源目录编制、归集共享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部门绩效挂钩,激励各部门积极参与工作。
通过以上数据资源目录编制和归集共享工作方案的实施,有望实现数据资源的有效管理和高效利用,为推动数字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