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治理:构建数据价值的全方位管理体系》
一、数据治理的基础——数据标准管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标准是数据治理的基石,它涵盖了数据的命名、定义、数据类型、数据格式、编码规则等多方面内容,在金融机构中,对于客户姓名这一数据项,需要明确统一的命名规范,是采用中文全名还是包含英文名字等;数据类型要确定是字符串类型,并且规定其长度限制,在数据格式上,可能要求日期按照“YYYY - MM - DD”的格式存储,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可以避免数据的歧义性,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互也依赖于数据标准管理,以企业的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为例,如果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销售部门的销售额数据与财务部门记录的数据可能由于格式、定义等差异无法有效对接,从而影响企业对整体经营状况的分析和决策,这就要求企业从整体层面出发,制定适用于各个业务部门的数据标准,并且在整个数据生命周期中严格执行这些标准,从数据的采集源头开始把控,确保进入企业数据仓库的数据都是符合标准规范的。
二、数据质量管理
数据质量是数据治理的核心目标之一,数据质量问题可能表现为数据不完整、数据不准确、数据不一致等,数据不完整可能是由于数据采集过程中的遗漏,例如在市场调研中,部分受访者的某些关键信息没有填写完整,不准确的数据则可能源于错误的录入或者数据来源本身不可靠,像在医疗数据中,如果测量仪器出现故障,那么采集到的患者生理数据就可能是不准确的。
为了提升数据质量,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评估体系,这个体系要能够对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等进行量化评估,可以设定数据完整率、准确率等指标,通过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发现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要建立数据清洗机制,数据清洗就是对脏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比如去除重复的数据记录、修正错误的数据值等,还需要建立数据质量监控机制,实时监测数据质量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数据质量下降到一定阈值,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三、元数据管理
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它包含了数据的来源、数据的用途、数据的关系等重要信息,在大型企业中,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和数据来源的日益多样化,元数据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在一个拥有多个业务系统的企业中,不同系统中的数据可能存在关联关系,元数据管理能够清晰地描绘出这种关系,如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中的客户数据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中的订单数据之间的关联,通过元数据可以知道哪些客户信息影响了订单的生成和处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元数据管理还能够帮助企业进行数据资产的盘点,企业可以通过元数据了解自己拥有哪些数据资产,这些数据资产的价值如何,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资产,通过建立元数据仓库,将企业内的元数据进行集中存储和管理,方便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和人员进行查询和使用,提高数据的可理解性和可管理性。
四、主数据管理
主数据是企业中核心的、共享的业务数据,如客户、产品、供应商等数据,主数据管理旨在确保这些核心数据在整个企业范围内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以客户主数据为例,在一个集团企业中,可能存在多个子公司与同一客户有业务往来,如果没有有效的主数据管理,不同子公司对该客户的信息记录可能存在差异,如客户的联系方式、信用等级等信息可能在不同子公司的系统中不一致,这会给企业的客户管理、营销、信用评估等业务带来极大的困扰。
为了实现有效的主数据管理,企业需要建立主数据管理平台,这个平台负责对主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包括主数据的创建、维护、分发等操作,在主数据的创建过程中,要遵循严格的审核流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当主数据发生变更时,要及时将变更信息同步到企业内所有使用该主数据的系统中,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五、数据安全管理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安全面临着诸多挑战,数据安全管理涉及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数据的保密性要求防止数据被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泄露,企业的商业机密、客户的隐私数据等必须得到严格的保护,企业可以通过加密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即使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窃取者也无法获取到有用的信息,建立严格的用户访问控制机制,根据用户的角色和权限来限制其对数据的访问范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的完整性是指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这可以通过数据校验技术来实现,如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哈希算法对数据进行校验,如果数据被篡改,哈希值就会发生变化,从而能够及时发现数据的完整性问题。
数据的可用性确保企业在需要使用数据时能够正常获取数据,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防止由于硬件故障、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数据丢失,企业可以采用异地容灾备份的方式,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建立数据备份中心,当一个中心出现问题时,可以从另一个中心恢复数据,保证企业业务的正常运行。
六、数据治理的组织架构与流程管理
数据治理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组织架构来支撑,这个组织架构通常包括数据治理委员会、数据管理员、数据所有者等角色。
数据治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数据治理的战略、政策和标准,协调企业内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治理工作,数据管理员则负责具体的数据管理工作,如数据标准的执行、数据质量的监控等,数据所有者是对特定数据拥有业务决策权的人员,他们负责确定数据的业务规则和使用权限。
在流程管理方面,需要建立数据治理的工作流程,数据的采集流程要明确规定数据采集的源头、采集的方式、采集的频率等;数据的存储流程要确定数据存储的位置、存储的结构、存储的安全措施等;数据的使用流程要规范数据的查询、分析、共享等操作,确保数据的使用符合企业的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通过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和流程管理,可以使数据治理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确保企业数据资产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利用,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