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发热反应
1、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输入致热物质,如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等。
- 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等。
2、预防措施
- 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
- 改进安瓿的割锯与消毒,安瓿锯痕后要用75%酒精棉签消毒后再折断。
-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3、处理方法
- 反应轻者,可减慢滴速,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 反应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科做细菌培养,以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对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二)循环负荷过重(急性肺水肿)
1、原因
- 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
- 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尤多见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
2、预防措施
-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对老年人、儿童、心肺功能不全者尤应慎重。
-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现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等症状时,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处理方法
- 立即停止输液,让患者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 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6 - 8L/min),湿化瓶内加入20% - 30%乙醇溶液,以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气体交换。
- 遵医嘱给予镇静、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等。
(三)静脉炎
1、原因
- 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
- 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局部静脉感染。
2、预防措施
-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感染。
- 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且要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一般情况下,严禁在瘫痪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
3、处理方法
- 停止在此部位静脉输液,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 超短波理疗,每日1次,每次15 - 20分钟。
- 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肌肉注射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局部硬结
1、原因
- 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局部组织受刺激后发生纤维组织增生。
- 药物吸收缓慢,如注射油剂、混悬剂等不易吸收的药物。
2、预防措施
- 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尽量做到注射部位的轮换。
- 对于难溶性药物,注射时应选择合适的溶媒,充分溶解后再注射。
- 注射后可适当进行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药物吸收。
3、处理方法
- 局部热敷,可用湿热毛巾或50%硫酸镁溶液湿敷,每日2 - 3次,每次15 - 20分钟。
- 也可采用红外线照射等理疗方法,以促进硬结消散。
(二)坐骨神经损伤
1、原因
- 注射部位定位不准确,坐骨神经走行部位注射药物。
- 注射深度过深,尤其是消瘦患者。
2、预防措施
- 正确选择注射部位,臀大肌注射时应取外上象限为注射区。
- 注射前仔细评估患者的体型,掌握好注射深度。
3、处理方法
- 一旦发生坐骨神经损伤,应立即停止注射,给予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
- 对损伤肢体进行按摩、理疗等康复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导尿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尿道黏膜损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原因
- 患者精神紧张,尿道括约肌痉挛,增加插入导尿管的阻力,易造成尿道黏膜损伤。
- 操作者技术不熟练,插管动作粗暴。
- 导尿管型号选择不当,过粗或过硬。
2、预防措施
- 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其放松。
- 操作者应熟练掌握导尿技术,插管时动作轻柔、缓慢,切忌暴力。
-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导尿管,一般男性选择12 - 18F,女性选择16 - 18F。
3、处理方法
- 轻度损伤者,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多饮水,保持会阴部清洁,必要时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 重度损伤者,如出现尿道出血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导尿,留置导尿管持续引流尿液,并遵医嘱给予止血、抗感染等治疗。
(二)泌尿系统感染
1、原因
- 导尿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 留置导尿管时间过长,细菌沿导尿管逆行进入泌尿系统。
- 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
2、预防措施
-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尿过程中严格消毒尿道口及会阴部。
- 尽量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如需长期留置,应定期更换导尿管和集尿袋。
- 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达到自然冲洗尿路的目的。
3、处理方法
- 一旦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应根据尿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 加强会阴部护理,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用0.5%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2次。
通过对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深入了解,包括其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护理人员能够在操作过程中更加谨慎、规范,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在出现并发症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