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化利用和填埋处置工程选址的多方面考量:选定数量及选址要求》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不断增加,资源化利用和填埋处置工程成为固体废弃物管理的重要手段,而这些工程的选址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工程本身的可行性和效益,还对周边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二、资源化利用和填埋处置工程选址应选定几个
(一)一般考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通常情况下,应选定一个主要的资源化利用和填埋处置工程选址,这样有利于集中管理、统一规划和资源的有效配置,集中式的选址可以减少分散建设带来的管理成本增加、技术标准难以统一等问题,在一个城市的规划中,将所有的生活垃圾集中运往一个选址合理的资源化利用和填埋处置工程场地,可以更高效地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和最终的填埋处置等操作。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选定多个选址,比如对于地域广阔且地理环境差异较大的地区,一个选址可能无法满足所有区域的需求,多选址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废弃物产生量、运输距离、当地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进行合理布局,在山区,由于交通不便,如果只有一个位于城市边缘的处置工程选址,会导致运输成本过高和废弃物在运输途中的二次污染风险增加,在山区内部合适的地点增设小型的资源化利用或填埋处置工程选址,就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二)综合因素影响下的选址数量确定
1、废弃物产量
如果一个地区废弃物产量巨大,单一的资源化利用和填埋处置工程可能面临处理能力不足的压力,大型的工业城市,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总量可能超出一个常规规模处置工程的承载能力,根据废弃物产量的分布情况,可能需要选定2 - 3个甚至更多的选址来满足处理需求。
2、环境敏感性
当一个地区环境敏感区域分布较广时,如存在多个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为了避免对这些敏感区域产生影响,需要分散选址,一个城市周边有多个小型的水源地,那么就不能将所有的资源化利用和填埋处置工程集中在一个靠近水源地的地方,而应该在远离水源地的不同方向选定多个选址,以降低环境风险。
3、交通网络
交通不便的地区,如偏远的农村或山区,为了减少运输成本和运输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可能需要就近选定多个小型的资源化利用或填埋处置工程选址,而交通发达的城市地区,如果废弃物产生量相对集中,可能一个选址就能满足运输便利的要求,但如果城市呈多中心发展,也可能需要多个选址。
三、资源化利用和填埋处置工程选址要求
(一)环境要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远离水源地
水源地是人类生存和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选址应距离水源地有足够的安全缓冲距离,防止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按照相关规定,填埋场底部与地下水位之间至少要有一定的垂直距离,以避免渗滤液与地下水直接接触。
2、避开生态敏感区
如自然保护区、湿地、森林等生态敏感区域,这些区域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一旦受到污染或破坏,恢复难度极大,在湿地附近建设填埋处置工程可能会破坏湿地的生态平衡,影响鸟类栖息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3、气象条件
选址应考虑当地的气象条件,如风向、风速等,应避免将工程选址在城市的上风向,防止异味和污染物在风的作用下扩散到城市居民区。
(二)社会经济要求
1、土地利用规划
选址要符合当地的土地利用规划,不能占用基本农田和重要的城市发展用地,在城市规划中已经确定为未来商业中心或者居住用地的区域,不能用于建设资源化利用和填埋处置工程。
2、公众接受度
周边居民的接受度是工程顺利建设和运营的重要因素,选址应尽量避免对周边居民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如噪音、异味等,在选址过程中,需要充分听取公众意见,进行公示和宣传解释工作,提高公众对工程的理解和支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与产业链的协同
如果是资源化利用工程,选址要考虑与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若进行废旧塑料的资源化利用,选址应靠近塑料制品加工企业或者塑料原料市场,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
(三)工程技术要求
1、地质条件
良好的地质条件对于填埋处置工程至关重要,选址应位于地质结构稳定的区域,避免在地震活跃带或者容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区域,稳定的地质结构可以保证填埋场的结构安全,防止填埋过程中出现塌陷等事故。
2、土壤性质
土壤的渗透性等性质影响着渗滤液的迁移,选址应选择土壤渗透性低的区域,以减少渗滤液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风险,土壤的酸碱度等性质也会影响某些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3、工程建设条件
要有足够的土地面积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包括填埋区、缓冲区、管理区等不同功能区域的划分,场地的地形应有利于工程的排水、防渗等设施的建设,地势稍高且排水良好的区域更适合建设填埋处置工程。
资源化利用和填埋处置工程选址的选定数量和选址要求是一个多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只有全面考虑环境、社会经济和工程技术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确定合理的选址数量并选择出合适的工程建设地址,这对于实现固体废弃物的有效管理、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评论列表